成都:你不知道的“旮旮角角”的“记忆”

白话“犄角旮旯”要变成成都话我问了许多成都人,答案都不太一样,大概答案就是“旮旮角角”。

我多次前往成都,逐渐对成都的“旮旮角角”有了一定的了解。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1)

复活古蜀王国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2)

成都最早的“记忆”一定是从金沙遗址开始的。

如今的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青羊区金沙遗址路2号、青羊大道227号,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的一座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展示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专题类博物馆。

它于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我则等到去年才有机会实地参观一番。至今,我仍对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记忆犹新。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3)

参观时,导游说,遗迹馆正是金沙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也是金沙遗址最早发现文物的地方。

由于发掘现场的泥土中还埋藏着金沙遗址90%的文物,因此,由15根钢柱支撑而成的巨大空间便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考古发掘现场。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4)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位于二层东厅的第二展厅“王都剪影”,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社会生活为该展馆的陈列主旨。

其使用不规则的“碎片拼接”形式,把考古发掘成果、场景复原和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沿着展线缓缓呈现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等等。

逐一品赏,大家的思绪都被带回到3000多年前。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5)

第三展厅“天地不绝”位于一层东厅,最先吸引人的肯定是它的名字。该厅陈列突出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场景。

可以看到,厅内集中展示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文物彰显出这个古老王国曾有。

值得一提的还有金沙遗址博物馆生机盎然的园林区,其以“自然之美,草野之趣”为设计理念,绿化覆盖率高达80%。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6)

林区内树木和植被根据不同特点划分为不同区域,主要游览道路两旁栽种了四川盆地非常古老的树种,如银杏、水杉、针楠等。

樱花林、桃花林、梨花林、芙蓉林、腊梅林等点缀在园区各处,竹林、灌木簇拥在博物馆建筑周围,令人赏心悦目!

观建筑,看遗迹,赏展品,叹绿化,这样充满无穷魅力的博物馆,您也赶紧来探访探访吧!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7)

探秘成都现存最老的公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成都最早的“记忆”,而刘存厚公馆和花园是成都现存最老的公馆。

它位于城北西珠市街42号,与文殊坊毗邻,建于民国初年,初为德国驻成都领事署所在地,后为四川军阀刘存厚寓所,有所扩建。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8)

公馆附属花园,俗称“北园”,是民国时期“蜀派园林”的代表,疑为当年德国驻成都领事馆庭园的继承与扩建,建园历史从1914年至今,已过百年。

刘存厚遗留下来的故居现已列入了成都历史建筑保护项目,这栋房子是典型中西式结合的民国建筑,能一直完好地保存到现在也很不容易。

历史上成都的民国时期的公馆,大多修在暑袜街、文庙街、华西坝、陕西街和方池街一带,在北门的较少,作为名震一时的军阀,刘存厚早年跟随吴佩孚,当过四川督军。

刘存厚选择在北门居住,与其信佛有关,因为文殊院近在咫尺,方便进香。

刘存厚入住之前,这里是德国驻成都领事署所在地。2005年,一位名叫塔玛拉·魏司的德国女士来到成都,此行是为寻找她的祖父弗瑞兹·魏司百年前在中国生活过的住所,并带来了大量珍贵的老照片。

在西珠市街,她看到了保留下来的老建筑。

弗瑞兹·魏司是原德国驻成都领事,1905年来到成都,1911年正式担任德国驻成都领事,但那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魏司虽无法履职,但他和他的夫人还是因喜爱成都的风情,住到1914年才回德国。

在塔玛拉·魏司的努力下,祖父当年在成都拍摄的图片已收录进了《巴蜀老照片》中。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9)

2003年,来自日本的植田麻纪和她的新加坡老公沈观华在拉萨旅游时相识相恋,决定在成都开一家青年旅社。

他们走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无意中发现了正在招租的刘存厚公馆,立即动了心。曾游历过几十个国家的他们住了下来,并把老公馆打造成一个国际青年旅舍。各种肤色的游客进进出出,为这座中西合璧的老公馆增添了色彩。

从2003年到2007年,这个叫“观华”的青年旅社在老建筑中生存了4年。

如今空空如也的两层小楼,还能看出保存完好的木质地板,以及被漆得黑沉沉的楼梯扶手。

房子一楼的走廊上,至今还有沈观华夫妻细心绘制的周边地图,以及用英文、日文、中文写的各种爱心提示牌。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10)

有专家建议,将古建筑使用起来是对其最好的保护,这也是国外老建筑最常用的一种保护性手段,对于刘存厚公馆,恢复之前的“观华旅行社”将其使用起来,是最好的保护办法。

自2009年8月17日被认定为“成都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之后,一直空闲至今。

琴台路—成都最早的街道

穿过青羊正街,来到琴台路,踏着青石板路前行,灰色的外墙、形状各异的宫灯、飞起的屋檐一角……道路两旁的仿古建筑以及美耐灯勾勒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只见商铺前面停满了各式小车,人流如织,除了外地来蓉观光的游客,其中不乏碧眼黄发的外国游客。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11)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大型雕塑“凤求凰”,以及由花岗岩制成、长约5米的“古琴”。

这个场景似乎在诉说当年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赢得美人归的传奇佳话。

石琴旁边的诗碑墙上,展现了历代文人吟颂琴台路的传世名篇,如杜甫的《琴台》《江畔独步寻花》、司马相如的《琴歌》等,灵鸟盘旋上空,飘游吟唱,仿佛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这对有情人送上深深祝福。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12)

沿着青石板继续前行,细看路上用铜作饰的方形的画才发现,原来电信、排污、供水等用的窨井盖也做得很精美。

此外,街面两侧各有一条宽约0.8米的“浮雕盲道”。浮雕反映的是汉代盛世场景,包括生产劳动、居室生活、神话传说、人物古水、车马出行、乐舞百戏六个方面。

浮雕刻画的人物、野兽、场景等惟妙惟肖,每隔25米,便可读到一段关于这些图案的中英文介绍。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13)

“每天到这儿来的人多得很,好多车子哦。”一旁补衣服的廖大爷看着街面的车马人流发出如此感慨。自2002年琴台路打造成特色街区以来,有很多冲着“文君当垆、相如作赋”美丽故事而来的游客,“这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古代的琴台路上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

淡妆素抹的卓文君,站在置放酒瓮的土台上卖酒,不卑不亢,神态自如。而为了爱情永驻,司马相如亦不抚琴。他与酒店的伙计一样身着短脚裤,提壶洗碗干杂活,谈笑风生。

如此这般,虽然生活清苦了点,但两人却是幸福美满,丝毫不为世俗所累!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14)

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

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

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

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15)

司马相如当官之后,曾有抛弃卓文君的想法,并给卓文君写了一页信,内容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少了"亿"字, 卓文君接信之后明白了司马相如的意思,就是司马相如对自己已经"无意(亿)",决定修她了。

卓文君当即回了一首诗(一别之後,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禀烛问苍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水转,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做女我做男。)

司马相如接信之后,惭愧不已,从此断了此念头,与卓文君白头偕老。

带你领略成都的大街小巷(你不知道的成都的)(16)

成都其它古老的建筑

青羊宫、昭觉寺、锦里、宽窄巷子、武侯祠、杜甫草堂;

成都古老的艺术

蜀派古琴、西岭山歌、成都道教、青城洞经古乐、闹年锣鼓、竹麻号子、沱江号子,当然还有古老的川剧了;

成都其它有趣的街名

珠市街:原本叫“猪市街”,但是实在是难等大雅之堂,后来就更名为珠市街了;

浆洗街:临南门大河,因有河水之便,开设有许多浆洗坊,从而得名,可一度被误称为“江西街”;

八宝街: 清末为贫民聚居地,沿街多为竹蔑为墙,草席为顶的简陋棚屋,被当地人称为“笆笆巷”。因其名不雅,民国初年据其谐音改为“八宝街”;

方正街:明朝蜀王朱椿邀请著名学者方孝孺到成都讲学。方推崇宋代朱熹理学,以“辟异端”为己任,其书室名“正学斋”,方本人被成为“正学先生”,“方正”之名由此而来,此街为方孝孺来成都寓居之地,故名“方正街”。

越声/文图

黄真/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