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坚守台儿庄铜像(高碑店老战士李长顺讲述抗战历险记)(1)

抗日老战士李长顺

1943年,15岁的李长顺正在大兴县庞各庄镇裁缝店学徒,他原籍新城县(今高碑店市)南宫井村,贫苦农民家庭出身,不到13岁就到外面学习裁缝,期望以后凭这门手艺养家糊口。辛辛苦苦干了两年,已经是快出徒了。可一件事儿打碎了李长顺的手艺梦。从此,他就走上了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日子……

燕赵都市报冀中版通讯员李光宇、蔡俊清、闫学智

“这亡国奴当不得”,李长顺立志参军

1942年12月的一天,李长顺因琐事与二徒弟发生口角,二徒弟抄起家伙要动手,情急之下正在通火的李长顺,拿起通红的火钳向二徒弟捅过去。二徒弟眼看火钳要扎到自己,拿手攥住了火钳,一阵烟气升腾伴随皮肉烧焦的气味儿弥漫开来。原来,这二徒弟的父亲在大兴日本鬼子炮楼当伪军头目,他下令把李长顺抓到了炮楼,一顿皮带,把李长顺打得皮开肉绽。过了几天,还是裁缝店老板请当地士绅出面具保,把李长顺从炮楼里救出来。

李长顺将养数日,心里憋了一口气。“这亡国奴当不得,不光是日本鬼子耀武扬威,就连二狗子也狐假虎威。”因为怕敌伪报复家属,李长顺八年没有回过家。他的父亲连续几个月挑着担子四处找他,未果,都以为他死于兵荒马乱。

从1943年1月中旬参军打日本,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两年半的抗日经历,李长顺终生难忘。经历了72年的时间磨砺,最令李长顺难忘的是两次历险。

摸布料分出敌我,获队长称赞

1943年6月间,有情报称,盘踞在新城的王凤岗的一个特务队和汤家营伪警察队骑自行车由汤家营据点出发到杜辛庄据点,李长顺所在的区小队长配合县大队一二分队、手枪队,埋伏在靠近公路的杜辛庄据点附近。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突然开火,击毙敌人三名,俘敌12名,缴获手枪四支,自行车12辆。

由于是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双方穿着都是灰布军装,都认为对方是自己人,甚至还拉了手。李长顺在裁缝店干过两年学徒,对布匹的质地手感非常敏感,在和对方一位军人拉手时,他的手指碰触到对方的衣袖,这种细布料子,跟抗日战士穿的粗布军装明显不同。“伪军!”李长顺脑子里马上蹦出这两个字。可这时候也不能用语言向队长报告,他疾走两步,用左手捏了捏队长的后背,队长回头看他时,他已经将佩戴的武器握在手里了,队长瞬时间明白了敌情的严重。一个伪军加强连有近200人,区小队才13人,力量、武器相差悬殊,一旦开打,毫无胜算。队长临危不惧,带着队员快步疾走,待队尾交错后,队长迅速带他们转入另一条岔路,飞奔起来。两支队伍交错,从头至尾,也就是2-3分钟的事儿,可李长顺后背的冷汗已经将军装湿透。队长亲自表扬李长顺机智勇敢,并奖励他一支手枪。可就是这支枪,差点要了李长顺的命。

敌变我变,对抗汉奸时脖子受伤

敌后作战,战士要穿便服,还要和日伪军打照面,长枪无法隐藏,几乎无用,而这支手枪可以放在轻松的藏在身上,就成为相当重要的武器了。携带方便,使用灵巧,射击命中率高,很受地方干部欢迎。

“这次打集的对象是绰号“翟阎王”的伪军中队长,是个彻头彻尾的汉奸,提起他老百姓又恨又怕,民愤极大。根据内线情报,翟阎王要在八洋庄集市上看戏,李长顺和两个战友化装成农民,背着捎马(一种布包,可以搭在肩上,两个口袋都可以装东西)赶集。大戏开场,可翟阎王迟迟不见踪影。“莫非情报有误”李长顺心里嘀咕。就在这时,一阵喧闹声传来,李长顺循声望去,只见翟阎王背着驳壳枪一走三晃地来了。以往,翟阎王都是独来独往,可今天身后跟着一个同样身背短枪的家伙。打还是不打,错过这个时机,下次机会不知道什么时候。敌变我变,李长顺迅速和其他两位队员交换眼色,确定继续“打集”,由胆大心细的李长顺对付翟阎王,另外两名队友锁定那个跟班。这时,翟阎王和跟班已经大喇喇地坐在戏台前第一排预留的座位上,枪支也解下来放在桌子上。李长顺和战友通过戏台下边的帷幕迂回到戏台前,说时迟那时快,李长顺一把揪下围挡的布帘,举枪对准翟阎王扣动扳机。

原来,本来两位队友是准备打跟班的,但李长顺没有打响,一位队友调转枪口射向翟阎王。翟阎王射出的子弹打中了李长顺的脖子,据后来医生说离颈动脉仅有几毫米。这次行动,李长顺使用的子弹是兵工厂用空弹壳翻新的子弹,把旧底火去掉,安上新底火,装上火药和弹头,因故瞎火。

解放后,李长顺所在部队整编为空军。“我15岁参军打鬼子,就是不想当亡国奴,有国才有家。”采访临近结束时,李长顺老人说道。

(文中部分史实均可参照高碑店党史办搜集整理的《大清河畔的烽火》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