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湖南韶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其中有一项就是要对每家每户划分土地,等轮到毛主席家的时候,当地干部犯了难。

毛主席家里几十年前就是做贩米生意的,自从毛主席1927年离开后就没有回到过故乡,他家里还有多少人需要分田,这些都是问题。

为了保守起见,韶山的党支部书记毛仁秋代表地方干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专门询问了此事:

毛主席,家乡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您的亲切关怀下,土改已经进入了划成分和分田的阶段了,您知道的,韶山人多田少,耕地不足。初步推算,人均可分九分三左右,不知道您老一家现在几口人,几个人可分田,特向您汇报,请指示。

这封信写得十分含蓄,毛主席离开韶山之前,父母已经去世,新中国成立前,两个弟弟也都牺牲了,现在家里还有哪些人,韶山的乡亲们都不太清楚。

韶山市哪年建市(50年韶山开始土改)(1)

当毛主席看了这封信,其实已经懂了当地干部的意思,表面上是在询问分田一事,实际上是他们遇到了大难题,因为当年毛主席的父亲在韶山的生意已经达了富农的阶层。

最后,毛主席为了处理好这件事,特地让儿子毛岸青到长沙处理了这件事,其中有一条就是:毛泽东家不参与分田,家产由政府处理。

毛泽东走出韶山前,是如何处理家事的

“韶山冲来冲来冲,十户人家九家穷,有女莫嫁韶山冲,柴棍红薯度一生。”

这是百年前,在韶山流传的一首民谣,这首民谣就说明了韶山当年的经济情况和发展情况。

韶山位于湖南中部偏东的湘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美好的传说,当年舜帝曾南巡至此,见此山秀美,便在这里奏响了韶乐,引来了凤凰。

尽管有美丽传说,但是韶山又是个十分封闭落后的山冲,在很早以前,这里只有一条小路纵横境内,路宽不到2米。

韶山市哪年建市(50年韶山开始土改)(2)

图 | 毛泽东小时候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小时候曾读过两年私塾,17岁就开始当家理事,凭着一双手和一个精明的头脑开始做生意,慢慢积累了一点家产和财富。

因此,毛顺生希望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在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毛泽东出生后,他希望毛泽东日后可以成为韶山冲的大户,光宗耀祖。

在毛泽东2岁的时候,毛顺生把毛泽东送到了文家,让毛泽东先学点文化知识,6年后,当毛顺生把8岁的毛泽东接回来的时候,毛泽东已经可以熟背三字经了。

这是毛顺生没有想到的,但还是致力于把毛泽东培养成做生意的好苗子,所以自从把毛泽东从文家接回来后,便送他到私塾读书。

令毛顺生没有想到的是,毛泽东因为在文家学习能力十分突出,私塾里所教授的知识毛泽东早已经学会了,因此毛泽东和教书先生老是不对付,甚至有时候逃学贪玩,老师经常管不住。

就这样,辗转几个私塾后,毛泽东终于从私塾“毕业”,然后毛顺生把账房的钥匙递给了毛泽东。

毛顺生说:“以后这个家就交给你了。”毛泽东瞪着眼说:“交给我?我才十几岁啊。”

毛顺生叹气说:“不给你给谁,你是家里的老大,我像你这么大,已经可以管理家产了。”

韶山市哪年建市(50年韶山开始土改)(3)

图 | 1919年毛泽东和母亲合影

毛泽东在日后曾对斯诺证实过这件事,他说:“我刚认识几个字,我的父亲就让我记家里的账,让我管理家产。他还是个监工,不允许我闲着,看到我偷偷看书就追着我打。”

所以毛泽东的成长道路上,就一般意义来说,也没有背离“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古训。但是毛泽东天赋异禀,从小就喜欢看书,他对父亲的家产和生意一点也不感兴趣。

1910年,毛泽东17岁。这个年纪正好是当年毛顺生当家做主的年龄,正当毛顺生一切都计划好了后,一件事打破了他的“美梦”。

文运昌在文七妹病重时来看望,恰好遇到毛泽东去庙里给母亲求香灰,文运昌当时是毛家的亲戚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他和毛泽东秉烛夜谈,认为毛泽东应该出去看看,不应该窝在韶山冲里,不然就是井底之蛙,只会封建迷信。

从小就热爱学习,热爱探索新事物的毛泽东对表哥的话深信不疑,他在半夜不辞而别,给父亲写了一首诗:

孩子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顺生没有办法,虽然心里恨铁不成钢,但还是对孩子寄予好的希望的。无奈之下,他把打算盘的营生交给了老二毛泽民。

韶山市哪年建市(50年韶山开始土改)(4)

图 | 1920年毛泽东和父亲合影

此后,毛泽东在东山学堂读了几个月后,来到了长沙,读了中学后,又考到了湖南第一师范,可以说这条求学之路异常艰辛,当毛顺生再次和毛泽东促膝长谈,毛泽东已经有了革命的主张和思想。

1919年初,毛泽东的母亲病重,毛泽东从北京返回长沙带母亲看病。当时毛泽东的“驱张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毛顺生得知后追着毛泽东劝:“你能不能安分点?”

看得出来,此时的毛顺生还是不希望毛泽东革命,只希望他安安分分地继承家产。但毛泽东深知,不革命农民就没有好日子过,他看到的不是父亲的家产,而是韶山无数个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们。

不久,毛泽东的父母都因病逝世,毛泽东痛不欲生,他一心想要革命,当时除了毛泽民在家务农以外,毛家的家业基本无人打理了。

1921年,毛泽东回到家里,动员了自己的弟弟毛泽民和弟媳王淑兰,然后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临走前毛泽民曾问大哥:“父亲留下来的家业怎么办?”毛泽东沉思许久,打算忍痛割爱,破釜沉舟。

毛泽东说了三点,第一,把家里的田地和山林以及房屋,都分给贫困农民。第二,欠了人家钱的,我们一次性结清,现金不够,就杀掉猪羊牛还清。第三,别人欠我们的,不管是钱还是米,全部一笔勾销。

韶山市哪年建市(50年韶山开始土改)(5)

毛泽东三兄弟(剧照)

就这样,毛泽东带着弟弟妹妹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但当时毛泽民走得匆忙,还没有完全处理完家里的财产就赶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附属小学了。

不久,毛家剩下的财产都交给了湘乡唐家坨文家舅舅、表兄和毛震公祠同族人代为处理。

韶山市哪年建市(50年韶山开始土改)(6)

实际上,毛家的家产一直由毛震公祠代为管理,毛家的一切开支,均从佃租收入里拨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土改前。

毛震公祠代为管理的毛家财产账簿,仍然保存在毛泽东纪念馆,里面就清楚地记录了当年的每一笔账单。

那么,毛泽东家里到底有多少家产呢。

毛泽东让毛岸青亲自去处理

1936年,毛泽东在陕西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时,曾说到了自己的家庭财产情况,在说到父亲毛顺生时,他说:

我的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积攒了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

这时候我家有15亩田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60担谷子。一家5口人每年吃35担,这样每年还有25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点剩余,又积蓄了一点资本,后来又买了7亩地,这样我家就有了富农的地位了。

从毛泽东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到,如果按照毛泽东家当年的“划分”,他们家应该是富农了,也只是毛顺生那一代,到了毛泽东这里,他带着弟弟妹妹全部出去革命,家业早已经无人打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存在这份账单中记载,当年毛泽东兄弟出去闹革命,其经费开支,基本上已经花了不少。比如毛泽东在韶山曾大搞农民学校,还有毛泽建等人闹革命等,最后甚至开始出现“欠债”的情况。

韶山市哪年建市(50年韶山开始土改)(7)

1950年韶山开始土改时,毛泽东家里除了要退原本的欠债,还应该还债4030元,按照当时家产价格来说,如果把毛泽东家产都变卖,还可能出现欠债的情况,所以到了真的土改时,问题就出现了。

一方面,毛泽东家上一代可能是富农,但现在已经没有“农”的条件了,在韶山既没有劳动力,也没有收入。所以当地的干部认为:

毛泽东家因欠佃户佃金和他人的债太多,不仅无租可收,而且欠债数额巨大。

《土改法》明确规定:“革命军人、烈士家属、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小贩以及因从事其他职业或因缺乏劳动力而出租小量土地”,靠收租而生活者,可以划为小土地出租。

毛主席家里的实际情况,很明显都不满足土改的各项规定。毛主席家里不在分田的条件里,经过党员干部的综合考虑和商量,认为还是要请示一下毛主席。

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封信。

韶山市哪年建市(50年韶山开始土改)(8)

新中国成立前,土改运动已经在晋察冀开始实施了,并且效果很明显,特别是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

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其中具体规定是:凡是实行了土改的地区,必须保护农民已获得的土地使用权。

这意味着,从此就告别了土匪和地主的时代,每户农民都可以有自己的土地了。

事实上,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毛主席就对自己家的情况向韶山的乡亲们传达了这个意思。1949年11月,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杨开慧的表弟向三立。

向三立和毛主席开玩笑说,当年您家里还有很多家业,到时候如果真的土改,“主席家总不能划富农吧!”毛主席笑着说:“我们实事求是,按政策办事。”

比如在1950年毛岸英回到故乡前,毛主席就多次嘱咐,让毛岸英告诉乡亲们,不久就要实行土地改革了,告诉大家,好日子要来了。

当然,此时毛岸英回到故乡,还向乡亲们传达了另外一个意思。

韶山市哪年建市(50年韶山开始土改)(9)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从韶山寄来了很多信件,都知道毛主席是国家领袖,所以都“有求于毛主席”,要么是经济困难,要么是工作困难。

所以毛岸英要当面向乡亲们解释清楚。事实上在此前的一部分回信中,毛主席也提及到“家计困难,在将来的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可能获得解决”、“暂时只好忍耐一点,待土地改革后可能就好一些了”等文字,实际上是表明了毛主席绝不会以公济私、不搞特殊的态度。

所以,当1950年冬毛主席收到土改的“求助”信后,毛主席专门让毛岸英的弟弟毛岸青回到韶山,和当地的党支部传达了几条意思:

第一,我们家不参与分田,家产全部交给政府处理,第二,至于家庭阶级划分,事实就是,该是什么就是什么,第三,人民政府不允许搞特殊,更不能徇私枉法。

虽然毛主席的这三个嘱咐没有特别的指示,但是意思很明白,就是回答了毛仁秋在信中说的“您家几口人,几个人分田”的问题。

由此可见,毛主席作为一国领袖,对自己的家庭情况从来不会搞特殊,因为他的心里永远装着是劳苦大众,这也是毛主席可以成为人民领袖的重中之重。

韶山市哪年建市(50年韶山开始土改)(10)

毛主席多次嘱咐:不要乱花钱

毛主席天性善良,乐于助人,这是从小就跟随母亲学到的道理,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勤劳节俭,作为全军统帅,毛主席一直以身作则,影响着大家。

新中国成立后,受毛主席的影响力,韶山成为了全国人民都争相去参观的地方。毛岸英回老家的时候,毛主席曾嘱咐过:现在从湘潭到韶山还是小路,你回去的时候快要家了就别骑马了,10里地的路程你就步行回家,这是对家乡人们的尊重。

可见,韶山当时的交通并不好,所以当地政府打算在韶山修建一条大路,并专门给毛主席修建一条回乡的路。

毛主席得知后,特别指示,不要修路,不仅消耗资金,还毁坏老百姓的田地,我们的国家还很困难,即便是修,也不能因为是毛泽东的家乡,就优先。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毛主席不仅不让修路,还不让建造雕像,更不让建别墅等奢侈行为,这一切就是因为这是毛泽东的故乡。

此外,即便是他自己,也是清贫一生,为了全国人民任劳任怨。

韶山市哪年建市(50年韶山开始土改)(11)

图 | 毛主席和女儿李讷

出生在农村,自然要懂得农村的苦,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950年春,毛主席在北京郊区视察,看到战士们挖了一点苦菜,便十分高兴,非要带到中南海吃。

回到家后,毛主席专门让厨师做了这道菜,并让孩子们吃。孩子们吃了后连连叫苦,但毛主席坚决地说:“爸爸小时就是吃这种菜长大的,这可是以前农民的救命菜,现在条件好了,这种吃苦精神不能丢。”

在毛主席的教育下,孩子们也不怕吃苦了,大口大口地吃着野菜。不仅如此,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吃苦能力,毛主席还让孩子们下乡劳动。

比如毛岸英,李讷等都曾去基层锻炼过,这就是一个伟大的领袖父亲。

1976年毛主席逝世,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自从新中国成立到他逝世,他基本上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即便是做衣服,也是为了去重要场合定制的。

他生前穿过的睡衣足足有十几个补丁,工作人员要换,毛主席坚决不让,他很早就睡的木板床,工作人员给他换成弹簧床,他依然不让。

韶山市哪年建市(50年韶山开始土改)(12)

在他生前居住的中南海的家里,除了几件像样的家具外,基本上全部都是书。难怪美国的基辛格访华时曾说:我以为国家领袖的家是富丽堂皇的,现在我错了,这不像是一个大国领导人的家。

这也足以说明,毛主席是一位真正的人民的领袖,他心里装的是这个国家和人民,从来没有想着让自己穿多好,住多好。

他立志要让这个国家强大,立志要让中国的贫苦大众过上好日子,立志要让中华民族不再受到外国人的欺负。但他自己的家,于一个国家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