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门日报-天门网】让更多群众过上“红日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让群众生活有底让群众生活有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群众生活有底让群众生活有度(让更多群众过上)

让群众生活有底让群众生活有度

来源:【天门日报-天门网】

让更多群众过上“红日子”

——记市道德模范、湖北红日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平安

11月7日下午,在湖北红日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蒋湖农场福满源项目基地建设现场,公司董事长张平安走进工地,查看项目建设进度,看望慰问施工人员。他说,产业园刚刚完成基地基础建设,建成后可带动蔬菜种植户1万户,解决200余人的就业问题。

今年54岁的张平安,头发已经花白。20多年来,他创办的红日子公司从一家小作坊一步步成长为全国酱菜行业龙头,不仅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而且带动种植户1万多户,户均收入过2万元。多年来,他不断将产业链向田间地头延伸,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过上了红火的好日子。

温情关爱,员工年流失率不到7%

员工流动性大,是令很多企业头疼的事,但红日子公司很少为此犯愁。“这么多年来,我们工人流失率极低,每年都在7%以内。”在张平安看来,自己创业最大的成功,就是为公司600多人提供了一份衣食无忧的工作。

“公司把我们员工当家人,我们怎么舍得走。”老员工黄石忠说,他跟随张平安已有20多年,在公司的10周年庆典上,他还获得公司奖励的一套9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精装房。

在红日子公司,员工住宿不仅有夫妻房,还配有空调、热水器,生日有“大礼包”,每逢节假日,张平安都会走访职工家庭,开展困难职工救助帮扶活动。为了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公司还定期组织员工旅游、参加文体活动。同时,张平安还发起建立了“红日子基金”,用于奖励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帮助困难员工,让员工能安心投入工作。

“只有企业经营好了,员工才能生活得更好。”张平安说。在公司管理上,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凡是职工向他反映的问题,都一一记在心里,想方设法予以解决。2020年疫情期间,企业停产,张平安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仍然按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

订单种植,让万余农户稳产增收

稳岗就业只是红日子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该企业对社会更大的贡献是通过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解决了万余农户稳产增收的问题。

2014年,张平安发起成立红日子富硒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企业 合作社 种植基地 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增收、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壮大,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仅红日子富硒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流转土地3000多亩,订单种植面积5万余亩,辐射农户5000多户,户均收入过4万元。张平安介绍,该企业现在与20多家合作社合作,对接服务农户超过1万户,年采购蔬菜过10万吨,可保证农户亩均收益在8000元以上。

多宝镇刘夏村种田大户夏磊从2014年开始与红日子签订订单种植协议,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农药、薄膜等,并以合同价对种植的农产品进行收购,今年他种了380亩白菜,一部分走合作社,一部分走市场,不愁销路。

公司计划在蒋湖农场用3到4年时间,打造绿色蔬菜食品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新上15条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农产品初加工和仓储环节的可视化、数字化管理。达产后年加工食品可达30万吨,产值达20亿元,今年一期土建工程即将竣工。

回馈社会,热心公益造福桑梓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张平安对家乡有着别样的情怀。不管身在何处,他都始终心怀故里,坚持回馈社会。

渔薪镇杨场村是张平安从小生活的村庄,走进该村,通村公路宽阔平坦,村庄环境干净整洁,通组路一直延伸到了村民家门口。村党支部书记潘小清介绍,为改善杨场村村民的出行条件,张平安先后捐赠100多万元用于村里修路、建桥、建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杨场村,提起张平安,村民们交口称赞。村民曹落成说,每年节假日,他都会回来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和贫困群众,春节期间,他还会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1000元现金红包和慰问品。

创业20多年,张平安一直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爱心善举不胜枚举:2011年以来,他在实验高中资助了一个“红日子”班,每届10名贫困学子每年可得到3000元资助,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2016年,我市遭遇洪灾,他捐资20万元助力灾后重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他又向我市捐资42万元,并向武汉、天门一线防疫单位捐赠价值约80多万元产品……

“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为家乡、为社会作点贡献,这是我应该做的。”张平安质朴的话语里饱含大爱。(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付磊磊)

本文来自【天门日报-天门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