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党的初心确立之地。

6月18日,首届“初心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在回顾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辛历程和伟大壮举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所形成一系列精神财富的深刻内涵和重大价值,以重温党的初心、传承红色基因。

论坛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会、交流总结会和圆桌会议等多个环节,我们为读者呈现其中的精彩发言。

平山县政协副主席 刘哲敏:

西柏坡附近红色教育基地(红色传承西柏坡)(1)

本文图片由 金松 摄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基因。70年的奋斗与实践表明,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走向全面执政的政治保证,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对西柏坡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一、西柏坡精神的诞生地——光荣的平山

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全县辖23个乡镇、717个行政村,总人口50.3万,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一块红色的热土。

平山建立党组织较早。1927年5月,平山县杜家庄南沟人栗再温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7月,平山第一个党支部在霍宾台村建立。从此,党组织发展迅速,党员人数由1931年的50人发展到1946年近20000人。平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创建了晋察冀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党政军首脑机关有三年半的时间长期战斗生活在平山,平山是当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之一。八年抗战中,全县20万人中有12065名青壮年参军,有30人成为军级将领,先后有7.5万人参加了县、区、村武装自卫队,向外输送干部千人以上,涌现出人民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平山团、抗日英雄——王二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者——人民音乐家曹火星等英雄模范、英雄集体700个,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达5000多人;物力、财力、战勤在全边区首屈一指,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

解放战争时期,平山人民继续发扬抗战时的无私奉献和不畏牺牲精神,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支前。解放区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成为老区人民真实的写照。解放战争时期,平山共参军8690人,供给粮食2000多万斤,军鞋17.8万双,猪羊肉4.3万斤,边币10亿元,2000多名平山子弟血洒战场,光荣牺牲。

坚强有力的党组织、良好的群众基础、丰富的物产、天然优越的战略位置,这一系列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对优势,让历史选择了平山西柏坡,让中国革命选择了平山西柏坡。

二、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传承

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领导全国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九月会议”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创造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辉煌业绩,孕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准确把握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伟大革命实践、所处的历史方位,紧密结合伟大精神的时代传承,我们认为,西柏坡精神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

一是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为民精神。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和团结群众,积极进行土地改革,坚持走群众路线,将为民思想落实到了实践中。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根本利益问题提到战略高度,通过土地改革,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在制定政策中把人民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标准。正是有了土地改革的胜利,才有了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才有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把人民的政治权利提高到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人民民主作为国家基本制度,保障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将民本思想落实到了革命实践中。“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这一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担当精神。是否敢于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并且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党在西柏坡时期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担当精神,组织伟大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针对蒋介石1949年《元旦文告》发动的“和平”攻势,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不使革命半途而废,显示了中共中央在决定中国人民前途和命运的历史关头,抓住机遇,顶住压力和挑战,敢于斗争、敢于争取最大胜利的担当精神。2016年12月30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在中国和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

三是坚持善于破旧、善于立新的创新精神。西柏坡时期,党面临着如何建设一个新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围绕这一历史命题,中国共产党站在马克主义最前沿,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的规划了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新型政党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框架。2018年3月4日,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系列规划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实践中,充分证明了其科学性,更对今天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是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赶考精神。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全党同志适应由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革命转型”,并郑重告诫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与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提出的赶考命题一脉相承。科学回答了进京之后如何考好试,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迎接挑战,如何完成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指出,60 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因此,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赶考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应有之义,更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

三、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把进京执政喻为“进京赶考”,告诫全党同志要保持“两个务必”,努力“考个好成绩”。2013年7月11日,到西柏坡考察时告诫我们,“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求我们“带头坚持‘两个务必’,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近年来,平山老区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始终牢记的谆谆教诲,以特殊的感情和责任在传承、实践着西柏坡精神。

弘扬西柏坡精神,我们始终坚守政治本色、对党绝对忠诚。我们坚持以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做到理论创新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引导各级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用足用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李家庄统战部旧址、栗氏三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了《平山记忆》《子弟兵的母亲》等重磅文化作品,创建“干部讲堂”,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回顾党的历史、牢记谆谆教诲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为加快发展积蓄强大正能量。

弘扬西柏坡精神,我们始终勇于担当负责、甘于牺牲奉献。为修建岗南、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老区人民无私奉献出13万亩良田,10万多人搬上高岗旱岭重建家园;1998年,岗南水库被确定为省会饮用水源地,平山人民取缔网箱养殖、关停企业,再次做出巨大奉献。近年来,平山境内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山古城遗址保护区、岗黄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四区叠加”,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不移去产能,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生态治理修复,林木绿化率达到60%,成为“太行山东麓最绿的地方”,老区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弘扬西柏坡精神,我们始终求真务实创新、艰苦奋斗创业。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平山的产业结构特征是“结构偏重、支撑单一”,工业产值占GDP的70%,亟待调整优化。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直面矛盾问题,自觉践行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市“4 4”现代产业格局,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达到7.0:51.3:41.7,三产比重首超40%,呈现出“电钢支柱、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去年,全县接待游客1710万人次、旅游收入129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1.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2亿元,同比增长68.2%、39.7%,增幅均居石家庄市第一。

弘扬西柏坡精神,我们始终牢记宗旨意识、增进民生福祉。平山的县域面积全市最大,行政村数量全市最多,一些偏远山区群众仍然生活困难。我们牢记“一心为民”的教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集中攻坚、精准发力,全县18个贫困村1458户2835人实现脱贫出列。去年9月29日,一举摘掉了32年的贫困县“帽子”。同时,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全市率先免除高中阶段学生课本费和学费,2018年,全县民生支出33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8%,用于教育、卫生、文化等重点项目支出达10.5亿元。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实现中国梦,更需要我们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赶考”的状态和信念去应对困难挑战,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考试”中,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