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关于大学,一个专注于大人之学的家伙,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格物致知是哪个高校校训?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格物致知是哪个高校校训(什么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哪个高校校训

大家好,我是关于大学,一个专注于大人之学的家伙。

《大学》​啊,作为一本流传2000年的儒家名著,自有一套成熟的修炼体系,今天我就来聊聊这个系统的第一步——格物致知

先说这“格物”​,什么是格物?《大学》原本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大学章句》倒是给出了一份注解:“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即在物而穷其理也……事故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万事万物的原理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即物格而后知至。

这样注解,很符合科学的研究,科学家不就是这样吗,研究一个事物发展的原理规律得到研究成果,进而造福人类。

看见你早上来对不对?可这是《大学》啊,外在事物的原理与我修身之事有何异哉?一个人知识水平无他的道德修养一定是正比的吗?要果真如此,怎么会有这样的对联?——仗义每从屠狗辈,读书读书多是负心人。

​举个例子,一个电灯,它亮有亮的原因,于我修身何事?关我治国何事?又于平天下何事?我知不知道,问题不大,修它和研究它的人知道就行了。

一位偏偏少年郎,希慕圣贤之道,想着要格物。于是就从门口的竹子开始,一格七日,双眼发昏,倒地不醒人事。​事后大悟,一根竹子,于我圣贤之道有何益哉?

格物,需向心中格。

成人后,少年郎荡平巨寇,大呼​:“破三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此少年便是阳明先生是也。

拱手 拜读

现在,我们将两位先生之义,放在一起:

一、即凡天下之物。

二、破心中贼。​

兼听者明,偏信则暗。您,更认同哪一种?

哪一种种都没关系,两种却又都是一种。

心,亦是天下之一物。

对内,即是“破心中贼”。

对外,即是“凡天下之物”。

一内一外谓之道,岂可不慎?

知识、道德修养,我们都要,我们都有,我们都硬,方是大人之学。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