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读徐悲鸿大师的画集,被其中一幅《秋风万里》骏马图深深地吸引画面上,一匹形体矫健的骏马,没有缰绳,未戴鞍辔,孤独的站立在枯黄的秋草中,昂首回望,鬃毛飞扬,目光穿越,蓄势待发尤其是骏马的那只左眼尤为传神,似乎正深情地张望着什么,眼神忧郁,若有所思,使画面更加深沉凝重,震撼人心左上角的题诗更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顿时让人神思飞扬,引起强烈共鸣,画境至此,图中骏马已非人间凡马,而成了天宇神驹,更升华为百战归来访旧地的英雄了悲鸿大师不愧是画马圣手,寥寥几笔,黑白分明,英气袭人,引得人壮怀激烈,心潮澎湃,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散文秋风落叶惹人愁?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散文秋风落叶惹人愁(秋风万里频回首)

散文秋风落叶惹人愁

偶读徐悲鸿大师的画集,被其中一幅《秋风万里》骏马图深深地吸引。画面上,一匹形体矫健的骏马,没有缰绳,未戴鞍辔,孤独的站立在枯黄的秋草中,昂首回望,鬃毛飞扬,目光穿越,蓄势待发。尤其是骏马的那只左眼尤为传神,似乎正深情地张望着什么,眼神忧郁,若有所思,使画面更加深沉凝重,震撼人心。左上角的题诗更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顿时让人神思飞扬,引起强烈共鸣,画境至此,图中骏马已非人间凡马,而成了天宇神驹,更升华为百战归来访旧地的英雄了。悲鸿大师不愧是画马圣手,寥寥几笔,黑白分明,英气袭人,引得人壮怀激烈,心潮澎湃。

因为这幅骏马图,这几天我魂牵梦萦,频频想起父亲,八十多年前,正在上学的他,投笔从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山青水秀的川北故乡,告别依依相送的父母兄长,随大部队过草地,翻雪山,闯出腊子口,抢占虎豹滩,东渡黄河,最终上漫漫西征路,来到朔风凛冽、冰天雪野的河西走廊。孤军西出的红西路军,前有凶顽堵截,后有悍骑追杀,远离陕北中央,天时地利人和,红军一样不占,处境万分险恶。将士们一面忍饥耐寒,搏斗自然,死里逃生;一面顽强拼杀,闯关夺隘,浴血挺进。古浪血战七天,首遭重创;永昌匆忙接敌,元气大伤;临泽周旋两月,兵力损失过半;高台最终陷落,红五军全军覆没……。

梨园口战役悲壮失败以后,父亲和王定国等几个幸存下来的战友,筚路蓝缕,相依为命,白天爬冰卧隙,躲避马敌搜捕;夜晚结伴赶路,食雪餐风,其中艰辛,今天的我们根本不能想象。吃尽千辛万苦,历经九死一生,存活了下来。三十多年后的1970年代,父亲被征调去肃南修建709号战备公路,当拉他们的车经过梨园河时,据同去的人讲,我沉默寡言的父亲,突然不顾一切地跳下缓行的卡车,跪在地上,双手掩面,哀恸大哭,悲染四野。被大伙劝上车后,已经离开了很远,他还频频回首,不停地抹泪,一路上没有说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山石刃刃堆遗恨,耳际萧萧战马鸣。父亲就像是徐悲鸿笔下的那匹伏枥老骥,好不容易重返这曾经浴血奋战、刻骨铭心的旧战场,他怎能不感慨万千啊。我想这可能就是这幅画引起我深深震撼、强烈共鸣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