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说文解字》你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而这些发现会提醒你,你所了解的文字并不是像你认为的那样,它们常常会突然让你产生陌生感,所谓熟悉的陌生人。同时,你也会感叹,人们常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而文字也是这样,一直都在发生变化,并且有时这些变化非常大,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下面我就举出一个例子来。

以书为地以纸为天(字里有乾坤从湿)(1)

干湿的湿,繁体字濕或溼,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字形,濕比溼更常用。其实,湿的两个繁体字,意义各不相干。同时,为了说明这两个字,还会牵涉到㶟和漯这两个字。下文会再作详细的分析。

1.濕(古读tà)

以书为地以纸为天(字里有乾坤从湿)(2)

《说文解字》:濕,濕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㬎声。桑钦云:出平原高唐。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山东曹州府朝城县县東南有東武阳城是也。《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东武阳西汉时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莘县东南十里。

《尚书地理今释》指出:漯水本出高唐(笔者按,即今山东聊城高唐县)至千乘入海,禹导河至吕还,始分河之一支东北流,首经东武阳,至高唐合漯水,自合漯水,则高唐以南武阳以北之河,皆被以漯名矣。

又据史书记载,汉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黄河决口后,“灌县邑二十一,败官亭民舍四万所”(《汉书·沟洫志》),为宣泄黄河洪水,河堤都尉许商于当年开挖了一条商河,自今高唐起,经禹城、临邑、商河、惠民、滨城,至沾化分为二支入海。《商河县志》:“自许商凿河纾患,黎民赖之,思许君而不得,托名于河,以寄其思,商河之名,遂至今不改。”这条商河或许就是濕河。

以书为地以纸为天(字里有乾坤从湿)(3)

2.溼

《说文解字》: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溼也。㬎省声。这是个形声字,大致的意思是说,用东西遮盖某物防潮,但因为有土在下面,阴暗加上遇水还是会变得潮湿。这个字才是干湿的湿的本字。

3.㶟(lěi)

《说文解字》:㶟,㶟水。出雁门阴馆累头山,東入海。或曰治水也。从水纍声。

《水經注》濕水,出累头山。一曰治水。

《前漢·地理志》雁門郡阴馆累头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

《集韵》曰:漯㶟湿三字同。水出雁门。

累头山,即今山西朔州马邑县西北之洪涛山,俗曰洪涛泉,一名濕头山,即桑干河源。桑乾河,古称治水,亦曰濕水,亦曰灅水,中段今名永定河。

4.漯(luò)

河南省有漯河市,其名称据《郾城县记》记述:“沙澧二河在镇西北汇流,形似螺,因此名湾为螺,地以湾名。”时为元代,将原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明代有位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清末,为便于书写和称呼,改漯河湾为漯河。

以书为地以纸为天(字里有乾坤从湿)(4)

也就是说濕水的濕,被借用作干溼的溼,而用漯代替了濕水的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概念的混乱。加上㶟水又简写为漯,这样漯身兼二职,加上和漯河地名的重合,就更加让人一头雾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