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近日命名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闽江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闽院附中)榜上有名。闽院附中自2003年3月正式命名雷锋班以来,学雷锋这面旗帜已经飘扬了15年

闽江学院附属中学雷锋系列活动(闽江学院附属中学雷锋班)(1)

闽院附中雷锋班的孩子们看望慰问乐天泉社区的林国金老人。 张颖 摄

东南网3日7日讯 (记者 张颖 海峡教育报记者 林密)3月1日,闽院附中举行了“学习红色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新一届雷锋班命名仪式。三个班级被命名为新一届雷锋班,分别是美德班、励志班、奉献班,共150名学生。

从2003年3月设立第一届少年雷锋班开始,师生们以雷锋为榜样,从身边小事做起,将雷锋精神传播校园每一个角落,辐射到学校周边,延伸到每一个家庭。今年,学校以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为抓手,以宣传城市文明和弘扬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为主要任务,更好地传承与实践雷锋精神。

小雷锋微榜样平凡中的不懈坚持

“在平凡中不懈坚持,在奉献中不断成长”,一直是闽院附中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的宗旨。自从2003年成立少年雷锋班以来,学校通过不断将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意识融入到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中去,让学生体会爱与责任。

闽院附中邻近有个乐天泉社区,领导已经换了三任,但是雷锋班服务社区孤寡老人却从未间断。师生志愿者们时常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上门探望,做卫生聊家常,向老人们致以节日的问候,送去慰问品,使老人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今年3月初,小雷锋们又一次来到80多岁的孤寡老人蔡马叠家里,一些人拉着马爷爷唠家常,一些人帮他整理床铺、扫地、洗碗。老人说话都不利索,可是每次看到孩子们,他都很激动,感谢孩子们多年定期看望,让他感受到温暖。初二学生何彦德参加这一活动,她觉得马爷爷非常亲切,就像自己的长辈,“看到他开心,看见他的笑容,感觉真好”。

除了和社区老人结对子,定期上门探望;利用地理位置的接近性,闽院附中的师生们还结合各类节日和宣传日,进社区开展文艺演出、知识宣传、写春联、送拗九粥等志愿服务活动。

为了让志愿服务持续化、规范化,目前学校将原本组织松散的志愿者队伍拓展成以“雷锋班”为品牌的规范型志愿者队伍,根据教师、初中生、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及志愿服务对象的不同,打造了七彩虹社团志愿者服务队、青年教师志愿者服务队、少年雷锋班、网上雷锋班四支骨干队伍,形成了“四支队伍挑大梁,全校师生学雷锋”的良好态势。

前不久福州地铁一号线开通,师生志愿者们自愿组织前往茶亭站,进行文明劝导和引导服务。新学年,学校还发起建立家长志愿服务队,目前已经吸引了40多名家长报名。家长义工的身影出现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通过身体力行,雷锋精神教育也得到了更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微榜样学起,师生共同服务,正在成为闽院附中志愿服务的特色。“雷锋”育人的合力不仅从学校拓展到社区,还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为雷锋精神传承寻找到更多动力。

正能量恒传承服务内涵不断深化

除了传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奉献之道,闽院附中同时立足传统文化教育等工作,让传统文化生根发芽,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着力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内涵。

2013年,依托学校的少年雷锋班,他们还组建了全国首个网上雷锋班,精心打造了“少年雷锋班”“福州七彩虹”等网络文明品牌,积极传播正能量。

2015年1月,以弘扬传播福州传统文化为己任,时任雷锋班师生成立传统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队,积极探寻学校周边传统文化古迹的历史故事,推动福州设立了全国首个站名解释牌《状元境的由来》。

全国首届青运会期间,学校雷锋班志愿者设计制作《迎青运 知榕城——榕城地名释义》宣传扑克牌、海丝大富翁游戏棋、手绘明信片以及互动问答游戏软件等文创产品,向各地运动员和各地来宾宣传青运、宣传福州。高三学生黄耀杰作为参与者,感到非常自豪。

今年,学校利用新一届雷锋班命名契机,与福建博物院共建,博物院志愿者走进校园为师生讲红色故事,师生志愿者进博物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者双向交流,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这是学校借助社会力量开展中学生志愿服务培训迈出的第一步。

建制度立品牌精神育人不断深化

只有健全建立保障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地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规范化。今年学校明确了学生志愿服务的量化要求,在团员评议中增加“参加志愿服务”内容,积极推动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设计推出了志愿服务手册,班级团支部还专设了志愿服务委员。

目前教职员工中所有党员全部成为注册志愿者,还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了两届十佳道德标兵,成立了六个党员先锋岗,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得到表彰倍受推崇。

尽管课业繁忙,高一学生林祥航短短一个月已经有了三次志愿服务记录,他觉得很有成就感,“这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成长记录,没有分数但是无价。因为我体悟到雷锋精神的真谛就是奉献和责任,体验到了给予的快乐和满足”。

正如俞勇校长所言,当代青少年面临大量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由于应试教育的挤压、偏重说教的单一方式,加上青少年自身的年龄阅历和思维水平等因素,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我们15年来坚持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不仅是学生学,教师广泛也参与进来,就是希望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方式,做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

在奉献中体现作为,在付出中提升境界,在实践中传播文明,闽院附中在助力城市“志愿美”的过程中,用雷锋精神育人,真正让师生们共同提升自我“人生美”。

编后

学校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生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主体。新形势下,在校园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对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在践行雷锋精神过程中,校园里已涌现出不少雷锋式的人物和故事。雷锋精神这粒种子已种在了学子们的心田里,通过不断的浇灌,它已经发芽、生枝、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