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手刘宇宁在演唱会上演唱了一首《探清水河》,将其中一句歌词“日思夜想的六哥哥”改为“日思夜想的宁哥哥”,引起张云雷粉丝的强烈不满,导致双方粉丝“互撕”。

据悉,《探清水河》为一首北京小调,经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整理演唱,后在2015年又被郭德纲弟子张云雷改编成吉他版,再次将这首歌带火,而这句歌词的改版“日思夜想的辫儿哥哥”则是张云雷的应援词。

张云雷刘宇宁最新消息(歌手刘宇宁改编小曲引发张云雷粉丝不满)(1)

双方粉丝围绕版权问题争论不休,张云雷粉丝认为应援词“日思夜想的宁哥哥”是抄袭张云雷版本的“日思夜想的辫儿哥哥”,并且对刘宇宁粉丝刷“刘宇宁《探清水河》”的行为不满,称让人误认为是刘宇宁的作品。并且贴出百科上关于改编权的回答,以证明版权归属。

张云雷刘宇宁最新消息(歌手刘宇宁改编小曲引发张云雷粉丝不满)(2)

刘宇宁粉丝则表示这首歌是北京小曲,大家都可以唱,“张云雷的粉丝是霸权主义,是网络暴民。”

张云雷刘宇宁最新消息(歌手刘宇宁改编小曲引发张云雷粉丝不满)(3)

据查阅,《探清水河》系根据清末民初一件双方殉情的真实爱情故事改编,最早以莲花落的形式在京、津、冀流传,后来又传到东北,以二人转的形式在东北被广泛流传。该曲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不但有《北平俗曲略》正式文学集收录,甚至还有北京远郊区县的延庆版等。

《探清水河》小曲的版权现状是我国曲艺作品的现状,一些曲艺作品流传年份久远,且被改编为多版本传唱至大江南北。此次引发的网络之争将视线引向我国曲艺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

对于公众普遍认为的“曲艺是公共版权,大家都可以传唱”的固有印象。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熊文聪认为,“首先,要区分曲艺和曲艺作品,曲艺通常流传久远,因过了保护期,故不受著作权保护,而曲艺作品则是对传统民间曲艺的改编或再创作,如果具有独创性,应当受著作权保护。”另外,在关于改编权的问题上,他特意强调了“但保护只限于独创性方面,不能垄断被改编的传统民间曲艺。”

针对网友最为关注的,刘宇宁版本的《探清水河》是否侵犯了张云雷版本作品?熊文聪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张云雷版的《探清水河》是否有独创性;第二,如果有独创性,刘宇宁版是否使用了张版独创性方面;第三,如果使用了独创性方面,并不是一律侵权,还可能存在合理使用的情形,比如戏仿,比如这种改编性使用是否符合曲艺行业的创作惯例,是否有对创作自由的宽容空间,是否会对被改编作品的市场产生实质性损害。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曲艺 著作权”,未见相关裁判文书。由此可见,由于曲艺产生的版权问题尚且没有或者极少例上升到了诉讼阶段。对于这个现象,熊文聪提到,可能是由于优秀的曲艺作品到处被演绎及被改编演绎,已经成为行业心照不宣的惯例。

张云雷刘宇宁最新消息(歌手刘宇宁改编小曲引发张云雷粉丝不满)(4)

此前,北京曲协副秘书长王波曾公开发表言论,由于曲艺是说唱语言表演艺术的特殊性,随学随演随改,决定了曲艺作品的侵权行为不太好认定。要么内部解决了,要么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了。这导致我国曲艺作品的保护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步。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出,曲协已经成立了版权保护委员会,呼吁大家保护艺术家的权益,包括侯宝林、刘宝瑞、马三立等已故艺术家的版权,在全国各地建立监督机制。但是,似乎社会并没有完全接纳及重视这个“倡议”。

无论如何,曲艺作品的版权保护不应被“发扬传统文化”之名绑架,文艺创作者应该界定好版权的界限。正如熊文聪所言:“版权执法和司法在面临曲艺作品纠纷时,要秉持一个原则,既要保护创新和财产权,又要尊重艺术创作自由,如何平衡?一个基本方法是遵循惯例,让曲艺这种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挥最大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