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元日古诗(跟着古诗过春节)(1)

第二集:田家元日

田家元日古诗(跟着古诗过春节)(2)

穿越到1300年前的盛唐时代,在汉江之边的古城襄阳,春风吹绿了元日的年景。城外,一位年过不惑的长者,站立田垄之上,远观桑野,近看牧童,微风拂面,笑意盎然。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田家元日古诗(跟着古诗过春节)(3)

冯大同老先生吟诵的,正是这位名叫孟浩然的长者随性而发的五言律诗。孟浩然何许人也?且听新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博士后和谈说解。

“孟浩然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叫‘山水田园派’的诗人,孟浩然很多诗写田家的生活,写农村、农民的生活,孟浩然是比较早关心‘三农’问题的这么一个唐朝诗人。《田家元日》‘田家’就是农村,他就写了农民家里面的元日是怎么过的。”

是什么让诗人孟浩然对元日的乡间风情如此动情?现代诗人张海龙透过诗文字里行间的墨迹,探寻着诗人的心境。

田家元日古诗(跟着古诗过春节)(4)

“晚上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因为转向东方它意味着一年春天开始,他这已经40岁了,虽然没有官职,‘无禄尚忧农’,说我还是关心国家的第一等的大事——农事嘛,还是表达自己的一种坦然的心境,还在说今年会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孟浩然在诗的前四句,从北斗的位移到岁星的起始,看到的是全新的年景,他赋予新春春和景明、风调雨顺的祝愿。尽管隐居山野,他依旧忧农思农,以农为本。和谈教授继续解读,接下来,诗人在笔端记录下一幅千年前的元日农耕图。

“‘桑野就耕夫,你看他大年初一都没干别的事,他就跑到田间地头上去了,农民还是在操劳,有一些农民就在那耕田;‘荷锄随牧童’,‘牧童’小孩子跟着父母就到田地里边去除草去了。”

田家元日古诗(跟着古诗过春节)(5)

新疆文化学者毕亚丁的视线穿过这幅春日画卷,感受着诗人孟浩然的新春祈愿。

“我扛着把锄头,我跟着牧童一块走,‘田家占气候’,种地的人一定要讲节气;‘共说此年丰’,‘共说’就是共同期望,期待这一年再是个丰收年吧。”

田家元日古诗(跟着古诗过春节)(6)

和谈和毕亚丁感叹,寥寥数语间,孟浩然就把春日春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当之无愧“田园诗人”雅号。

“孟浩然的诗就非常得接地气,孟浩然之所以被称作‘山水田园诗人’,这个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实实在在,他真的是关心农民的这些生活;〈毕亚丁〉他的诗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他接地气,他写生活,写农业,写农民。”

人勤春早、不负春光。诗人张海龙则从《田家元日》里解锁了新的春节休闲体验。

田家元日古诗(跟着古诗过春节)(7)

“过年怎么过?去哪过?唐朝孟浩然写的《田家元日》,给大家给了个提议:就是可以去农家乐过年。今天过年其实大家很多人都是要出去玩去,选择的时候不妨去看看农家的生活,你能够发现完全不同的一种生活,完全不同的美。我觉得可以从孟浩然的这诗里找到一种生活的态度,找到一种乐趣是最重要的。”

跟着古诗过春节,就让我们跟随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踏青访春,在田野之上发现和探寻春的足印。

田家元日古诗(跟着古诗过春节)(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