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口碑才是最高的荣誉(百姓口碑才是最好荣誉)(1)

□张涛 邱吉东

说起荣誉,或许人人都喜欢。它既是一种褒奖,也是一种鼓励和认可。对于新时代“先锋队员”来说,追求荣誉,崇尚荣誉,乃人之常情,也是寻求进步、奋发向上的精神所在。那么,如何正确看待荣誉,却考验着内在的修养和定力。

面对荣誉,既不应患得患失,也不应盲目追逐。当下,有极少数党员干部似乎过份看重荣誉,觉得自己付出了、劳苦了,到头来荣誉却“临至他人”,便垂头丧气,甚至在工作中闹情绪、发怨言、撂挑子;有的做出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进而自满,看不到缺点和不足,进取之心全无;有的存在功利心理,热衷于追求对己有利的有形“荣誉”或“政绩工程”,上级看不见,领导不检查的,便敷衍了事。这样的人,恐怕难以获得真正的荣誉,更无法长久享有尊荣。

正确对待荣誉,首先得摆正观念,搞清楚荣誉从何而来,真正的荣誉是什么?中国古人说:“实至名归”,显然真正的荣誉并非靠伸手得来,更不是投机取巧得到,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到兰考,人们自然会想起焦裕禄;提起大亮山林场,人们都会为杨善洲竖起大拇指。由此可见,“先锋队员”的荣誉来自于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来自于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与奉献。

正确对待荣誉,应将荣誉看作一种标杆和激励,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当自己获得了荣誉应再接再励;别人获得了荣誉,要看得见差距,对比思考自己的欠缺、短板,加以改正。做到把干事创业的出发点真正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默默奉献,自然能收获组织的认可和信任,收获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一辈革命家苏静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把工作出色完成了,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崇高荣誉,得不到奖章、上不上史册、有没有掌声并不重要。” “要做工作中的急先锋,荣誉前的大逃兵。”朴实之言,却道出党员干部怎样看待荣誉的真谛。其实有荣誉也好,没荣誉也罢,只要问心无愧、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尽意尽力付出了,人民群众自然会铭记。人生的成功,绝非体现在拥有多少财富、获得多少荣誉上,群众的口碑才是最好荣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才是党员干部最大“成就感”。这样的荣誉,才是党员干部应该去努力争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