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尖兵张小武搞笑片段(独家热血尖兵总制作人张谦)(1)

热血尖兵张小武搞笑片段(独家热血尖兵总制作人张谦)(2)

导语

在张谦看来,《热血尖兵》可以说是《士兵突击》的延续,这部剧也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支撑,遇到难关如何克服,坚持就是胜利,这些内涵是和《士兵突击》相连的,是有同样精神内核在其中的。“如果说《士兵突击》像个人生寓言,那么《热血尖兵》更像个现实画卷,剧中主人公与年轻观众之间是牵着筋连着骨的,观众在屏幕上会很快熟悉相知这些有血有肉的90后中国士兵。”

你可能看过《幸福像花儿一样》,甚至了解那是演员邓超孙俪夫妇的定情之作;你可能看过《士兵突击》,喜欢上憨厚傻傻的“许三多”王宝强,视“不抛弃,不放弃”为自己的人生格言;你甚至看过更早期的那部《军歌嘹亮》,在那里你喜欢上了那个“丑帅“男人孙红雷;你或许还看过……

对于上面的作品,观众或许如数家珍,然而这些优秀剧目的背后总离不了一个男人——制片人张谦。2007年《士兵突击》火遍全国,从编剧到导演、从演员到幕后,他们的身价与名气都成倍翻升,只有操盘项目的总制片人张谦,名字依旧绝少见诸报端。这位已离开部队体制的八一厂的老军人,默默幕后耕耘,从项目策划开始,完成了《军歌嘹亮》《幸福像花儿一样》《新敌后武工队》《士兵突击》《为了新中国前进》《孤军英雄》《相爱十年》《战旗》等剧,其作品部部堪称精良之作。

对军旅题材有着特殊情怀的他,今年即将推出又一部优秀剧作,由星美影业有限公司,战友文工团电视艺术中心,北京中视广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及北京春秋时代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热血尖兵》,对此笔者采访到了这位幕后制作人,从他的口中探索这部即将播出的作品看点之处。

《热血尖兵》,“90后版本”的士兵突击

热血尖兵张小武搞笑片段(独家热血尖兵总制作人张谦)(3)

电视剧市场要跟着时代走。2006年,拍摄完《士兵突击》后,张谦脑中就冒出了一个想法,要找个机会拍摄一部反映当下部队90后士兵为主体的电视剧,尤其在90后群体渐渐成为当下社会的新生主力军,军队也不例外,随着自然规律,90后士兵已经成为当下部队的主体。90后性格张扬、自由独立,很多基层部队普遍反映:90后的士兵不像以前那么好带了,他们有个性、不盲从、文化知识水平高。

将想法付诸实践一直是张谦的做事准则,于是他找到了熊早,这个集编剧、导演于一身的工作伙伴,两人针对这个题材做了很多沟通。军营里的士兵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他们来自社会,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对此,张谦的想法是,这部剧一定要努力从典型环境中刻画典型人物,因为典型人物的代表性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热血尖兵》的三个男主角分别设定为富二代、摊二代和单亲子女,富二代有着富家子弟的放荡不羁,摊二代(农村父母在城市里摆摊养大的子女)愣头愣脑下有颗敏感自尊的心,单亲子女情感脆弱精神上未断乳。为什么要如此设定?张谦认为,男孩到男人是他们无法躲避的人生历程,他们在军队的环境里经受了比一般人更严酷的身体和精神上的考验,而三位男主分别来自背景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情感分明的代表性。“这部戏也像《士兵突击》一样,刻画出鲜明的军人形象,表现出最真实的军人状态和军人情怀。”

热血尖兵张小武搞笑片段(独家热血尖兵总制作人张谦)(4)

然而,有了想法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在《热血尖兵》创作期间经历了很多曲折,首先在剧本创作上必须花费功夫,为了这部剧,张谦与其幕后团队历时近五年的时间去创作打磨。一边创作剧本一边与投资方沟通交流,期间更是波折重重,最初的投资公司凭空消失,某军区方面合作意向发生变化,之后的拍摄也是面临着恶劣天气、装备保障延迟的困难,剧组攻坚克难,历时110天圆满完成了拍摄。

在张谦看来,这部《热血尖兵》可以说是《士兵突击》的延续,这部剧也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支撑,遇到难关如何克服,坚持就是胜利,这些内涵是和《士兵突击》相连的,是有同样精神内核在其中的。“如果说《士兵突击》像个人生寓言,那么《热血尖兵》更像个现实画卷,剧中主人公与年轻观众之间是牵着筋连着骨的,观众在屏幕上会很快熟悉相知这些有血有肉的90后中国士兵。”

《热血尖兵》着力表达90后中国士兵特质,这部剧人物个性极其出彩,情感设置、矛盾设计上透着90后脑洞大开、天马行空的行为风格,好玩逗乐赋有二次元漫画色彩的桥段设计彰显喜感娱乐的人物个性,青春热血的剧作气质也契合本剧励志成长的主题,势必引起年轻观众的情感共鸣。

制作产出重在精品不求多

热血尖兵张小武搞笑片段(独家热血尖兵总制作人张谦)(5)

从2002年的《军歌嘹亮》到今年的《热血尖兵》,历经14年之久,他所参与的电视剧数量十余部,数量虽少,难得的是部部都是精品,至今提起《幸福像花儿一样》《士兵突击》等剧,不只是行业人士,观众也都赞不绝口。张谦作为制作人的准则里,一直坚持着对精品的追求,数量倒是其次。

行内人才懂得门道,他们深知一部好的作品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一部好的剧本、好的内容。对此张谦深信不疑,“剧本创作必须有质感,光靠想象和间接汲取其他剧目是写不出原创好作品的,尤其对当代军事题材的剧本创作,我要求编剧必须去部队基层实际感受、采风,收集第一手创作素材。”《热血尖兵》的剧本创作过程中,熊早前后去了广州军区、海军陆战旅、北京军区特种兵大队、第38集团军下属部队、朱日和训练基地蓝军旅等。

当年《幸福像花儿一样》剧本创作前后经过了三年,拍摄周期72天。《士兵突击》剧本出来后因故搁置了四年,版权到张谦手上已经是2005年,隔年他和团队用了100天拍摄完成,这些优秀作品的诞生来的都相当不易。

部队体制改革,使得军事装备、人员、场地的协助拍摄工作越来越难了,再加上有些摄制组出过安全事故,使得许多部队单位对在军营里进行影视拍摄基本持拒绝态度。即使像张谦这类拥有多年拍摄经验的军旅题材制片人,都感到压力山大。这次多亏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精诚合作与大力支持,《热血尖兵》得以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拍摄。

热血尖兵张小武搞笑片段(独家热血尖兵总制作人张谦)(6)

对于演员的选择,张谦也有着独到的眼光,《幸福像花儿一样》《士兵突击》《孤军英雄》《战旗》这些剧随着热播,也让王宝强、陈思成、邓超、孙俪、王雷这样的青年演员被观众所熟知。这部《热血尖兵》更是大胆起用新人王紫逸、张宁江、宣言,对此张谦有着自己的三条标准:

1、 合适。演员能够与角色合二为一,这既是对戏负责,也是对付出长时间辛苦努力的演员负责。

2、 演员人选要有对塑造角色的内心努力和积极态度,怀有艺术热情。

3、 更多地倾向演员本色演出,演员本身气质与角色接近,起到保戏的作用。

对于《热血尖兵》里饰演三位男主的演员,张谦认为他们本身很有魅力,“王紫逸帅气、张宁江英气、宣言文艺气,他们又有多年积累的扎实的表演经验,剧中人物塑造的很成功。”

切忌舍本逐末,唯“IP热”太荒诞

热血尖兵张小武搞笑片段(独家热血尖兵总制作人张谦)(7)

对于当下流行的韩剧《太阳的后裔》,张谦表示也有关注,虽然平时很忙,他还是特意去看了几集。同是一部关于军人的题材,国内也出现过《士兵突击》《亮剑》《战长沙》这样的优秀之作,然而讨论度、话题度不及这部韩剧,对此张谦表达了他的看法,“韩剧在人物情感抓观众上比我们有经验,人物造型、音乐使用等更流行化,是为观众定做的一部商业上很成功的社会主流剧。”

毕竟国际环境的差异化,《太阳的后裔》里一些相关内容和表现方式跟国内政策环境不搭,国剧也不能一味复制对方的模式,凡事都要因地制宜,不过他也表示,国剧不妨学习韩剧的长处,进一步挖掘题材上的深度。

虽然对于军旅题材有着特殊的爱好,张谦也会尝试拍摄不同的题材类型。比如,2007年,他拍摄了百集情景喜剧《糊涂小天使》,2012年完成了根据小说《天堂向左、深圳往右》改编的《相爱十年》。今年,更是突破以往的风格,下半年将与刘镇伟导演合作拍摄电视剧《大话西游》,还会拍摄一部根据大IP值小说改编的《橙红年代》。

对此,笔者询问到对于当下流行的影视IP改编趋势,张谦认为,IP改编作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是好事,但不可一味的追求这类题材。对于当下的IP,张谦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是从业人员试图把握行业规律,便于市场运作逼出来的一个说法。“其实与原来的观众传播心理学没什么区别,比如当年我做的《军歌嘹亮》实际上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的IP,《新敌后武工队》是时代集体记忆的IP,《幸福像花儿一样》是纯真年代令人留恋所产生的观众期待的IP,《士兵突击》是军事题材类型的IP等等。”

热血尖兵张小武搞笑片段(独家热血尖兵总制作人张谦)(8)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他认为,通过IP概念这个说法便于项目运作是没问题的,但需知道最终起决定性的还是内容,要符合“好剧本 好班子 拍出好片子”的基本逻辑。但当下的电视剧市场俨然出现了舍本逐末的迹象,唯IP为大的论调和舆论市场,在张谦眼里这是很荒诞的事情。

作为制作人,张谦有着自己的职责所在,创作一流的剧本、组建一流的班底、拍摄一流的剧目。他相信,一部剧能被观众喜欢一定是因为剧中有吸引观众关注和引起情感共鸣的东西,这一点在他的每部剧中都不曾缺,这也是原创作品的价值所在,当然长远来看也会有很好的经济投入回报。

小虫

热血尖兵张小武搞笑片段(独家热血尖兵总制作人张谦)(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