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毒蘑菇后续(管住嘴别再乱吃了)(1)

宁波的“吃货们”注意了!7月22日,宁波市疾控中心发布预警:别再乱“嘴馋”乱采蘑菇了,已有多人被毒蘑菇毒倒了。

在宁波打工的林女士和丈夫就是其中两位。

目前,林女士躺在浙江大学明州医院急诊病房的病床上,手上打着点滴,丈夫则在一旁安慰。谈起这次误食毒蘑菇的经历,夫妻俩懊悔不已。

“前几天,趁着有一天天气好,我和老公一起去山上玩。看到有人在摘野蘑菇,我就好奇地问了问,他们说这些野生蘑菇很鲜很好吃。于是我们俩也一道摘了许多。”林女士回忆说。

回家以后,林女士就把这些野蘑菇做了菜和丈夫一起享用。“吃的时候没感到有什么不正常,味道还很鲜美。”林女士说。

可是3个多小时后,夫妻俩就明显感觉到肚子疼和恶心。

症状刚出现的时候,林女士以为是自己受了凉,吃坏了肚子,睡会就会没事。不曾想,一直熬到凌晨1点,夫妻俩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甚至开始呕吐不止。

丈夫的症状相对轻一些,见情况不妙,便立刻拨打了120,夫妻俩随后被就近送到浙江大学明州医院。

“患者入院时情况已经蛮严重,头晕、恶心、呕吐,面色泛白。”当晚值班医生杨文学介绍说。

凭借临床经验,同时结合患者描述,医生很快做了诊断,大概率是蘑菇中毒。

确诊后,在场医护人员立刻为患者做了催吐、洗胃、输液处理,经过抢救,林女士和丈夫终于转危为安。

专家表示,今年宁波雨水丰沛,城郊的山坡和景区野生蘑菇随处可见。有些蘑菇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它的肉质当中含有鹅膏肽类、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等有毒的毒素。最普遍的中毒类型是引起胃肠反应,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致死率低,容易恢复;比较严重的是引起溶血、急性肝损害、急性肾衰竭型,危害较大,严重者可致死;有些还会引起神经性中毒、光过敏性皮炎、横纹肌溶解而导致的血尿或蛋白尿。

食用毒蘑菇后续(管住嘴别再乱吃了)(2)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去识别有毒的蘑菇呢?

首先,大家务必要记住,目前对于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还有,市民不要轻信民间的毒蘑菇辨别方法或根据个人经验来识别有毒蘑菇。

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在最近的梅雨季节,蘑菇容易发生霉变,还有对于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市民一定不要轻易购买食用。

市民如果不慎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抽搐等中毒症状,可以先自行利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部催吐。

此外,也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救治,医务人员会采用洗胃、导泻、灌肠、血液灌流等方法,帮助患者迅速排除毒素。发生中毒后就医时,如果已怀疑是毒蘑菇中毒,家属要尽量留取所食蘑菇样品,从而为毒素鉴定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