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心在午夜漂泊的散文(那个星期天的雨夜)(1)

桌畔的这本书,购置于十几年前

刚好这个星期天的下午下雨,雷电一闪,让人不耐的炎热气候一会儿功夫哗然就垮了下来。哈!凉快了!于是很多人关了空调,打开窗户,让户外舒服的风蹿进来,随它在屋子里撒欢。大家更是开了门走出去,男的女的,大的小的,走到院子里,走到马路上,走进天空还飘着雨、水泠冷的地上却没了热气的空间,看林荫道上坚守的树,枝叶轻轻地飏着;草地上的绿茵,湿渌渌地柔润,伊一副欢欣的样子。人们便也伸一伸懒腰,脖子梗着,嘴里长吁一声:嚯!下雨啰!手伸开,掬起来捧着,让飘洒的雨水落进自己的手掌里,湿沁沁的,凉意就融进心里去。院子里一片欢腾。

我没有出去。但我同样在享受凉爽,感觉凉意从户外袅袅婷婷地来,不禁心情惬意,四肢舒展。这样一个时间适合看书,就顺手从书架上抽出《百年孤独》一一这是十几年前就购得的书。十几年里我看过至少三次一一如果连信手翻阅都算上的话那可不止三次,已是无数次。第一次囫囵吞枣的读了一下,对那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读者都知晓的开头语:“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第一次从书页中印证,知晓了它确是这本书开篇首页的第一句。之后又看第二次,三次,现在是……就算第四次。

一颗心在午夜漂泊的散文(那个星期天的雨夜)(2)

那一排楼房,细雨中的风景

坦诚地说,以前的无数次都没有看彻底,这次还是。应该说文字的叙述倒不怎么晦涩,不像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那般乏味。可是我连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一家七代子子孙孙的姓名至今仍整不清楚,甚或颠三倒四,只记得一个大概的符号。不过倒不怎么影响阅读这本书的内容,只不过费些劲而已。书中人的姓名总是那么一长串——好在让我知道他们是外国人,提醒咱以国外的环境和那个时代来看这本书。而作者更以诡魅多样的写作手法则更是加重了一个中国读者辩清书中人物及其关系的难度。随处可见的情节、细节中,以荒诞、象征、夸张、神奇的笔触渲染、勾勒出马贡多镇百年历史,也描写出书中主要人物家族七代人的“百年孤独”……这些都不是以轻松的心情或走马观花式的阅览而观赏出来的,它需要坐在台灯下或靠在床头静静地细读。

就这样在凉爽的雨夜中再看一次。每看一次都有新的进步与收获,每一个词句或语言都有不同的感知与反馈。在淅沥的雨声中,昏黄的台灯光下,这个拉美大陆上的小镇百多年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在眼前敷演,字里行间缜密的情节、细节及故事人物的转折,往往就在一两句之间,稍有疏忽就会弄不清后面涌来的场景和因果,勿宁说环环相扣还不如说交错重叠,雷霆一般涌来,那种压抑的、霉腐的甚至浸漫着死亡气息的小镇、家族抑或个人的叙述和描写,再加以魔幻般的渲染和夸张,所带来的阴郁气氛扑面而至,使读者渐入无力的感慨和悲悯、绝望与疯狂,脑际中那一双双冷漠神情的眼睛在闪烁,执拗而倔强,令人欲罢不能。似乎书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曾生活于大自然灿烂的阳光和人类时代进步的馈赠,文雅、真挚与温情是那么遥远,每个人都在近乎窒息的孤独中挣扎和奋斗。只有那个不懈努力于生活现实的家族老夫人乌苏拉.伊瓜朗和家族第四代美女蕾梅黛丝似乎超出这个魔圈之外,带给我一点所谓人性的馨香。但即使这样,蕾梅黛丝短暂的纯美时光,著者也是如此吝啬,让她与读者见面只几个回合就乘坐飞毯上天去了。

一颗心在午夜漂泊的散文(那个星期天的雨夜)(3)

俺们家乡的文化景观

欣赏那个智者——先知的吉卜赛人墨尓基阿德斯,尽管他带着商人的算计和聪敏,但他毕竟是商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都给马贡多镇不断地带来外界的新鲜事物和信息,使这个镇上的人们有了一些喧哗与骚动。因他不间断的往来沟通,也就为马贡多打开了与外界联系的缺口,给小镇带来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罪恶与繁荣。不管这些是间接还是直接还是愚弄,都或多或少地改变着这百年小镇上人们的生活。哪怕他以那块磁铁吸得镇上人家的铁器满街乱跑,我都觉得他的奸谲中挟裏着童趣般的善良,将小镇的平庸和腐朽打乱,所以我为他的长寿与善终而庆幸。

令人感慨的阿卡迪奥与蕾蓓卡的暗恋。阿卡迪奥一一这个意大利人谦谦君子的恋爱态度,总是那么悄送情愫、默默温情,最终却敌不过克雷斯庇的粗野和直接的求婚,最终却于爱情中殒命。这两人殊异的情感下场不禁使人想起今天这个时代那句男女之爱的粗鄙格言;还有那个阿玛兰塔,不可理喻的、神经质似的抑或是灵魂深处的爱恨,又摧折了若干个男性的追慕之情。那种爱的深沉却以阴郁的气氛出现,因而由爱生忌,产生了对亲姐妹蕾蓓卡的嫉恨。但无论何种情态都没有中国式的缠绵与宫斗,都笼罩在如僵尸一般的气息里。即便如此,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中也能找到类似的影子。

一颗心在午夜漂泊的散文(那个星期天的雨夜)(4)

古色古朴的古楼

还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那个马贡多镇的第一任镇长,那个政府军官霍塞.拉克尔.蒙卡达将军,还有奥雷良诺.霍塞……他们既为政治、政权绞脑汁、施 权谋,又有作为个人目的的言行,为自己所图谋,追求的,坚持的,丢弃的,这些人他们光怪陆离、纷纷扬扬地登场,展示着他们性格中应有的不羁和张扬。每个人都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挣扎,以人或鬼的面孔,直面反抗或狂热的残忍,去打破无处不在的孤独,然而结果却仍被牢牢地钉在“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的箴言结果里。他们无法以反动、罪恶或正派,英勇这些词汇去界定,言行抽去了任何感性的色彩,他们是特定环境下的那个“人”,普通而又特殊的人,芸芸众生之人,赤裸裸地撕开文明面纱,显示了人性本质;更有男女之爱、之性,更是超出我们这个时代和民族的伦理观念之外——不存在道德和伦理,只有行为,及至魔幻似的狂野、夸张,将人的原始本能和那个民族、那个时代的特性揭示无遗,但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环境中又是这般的合理,昭示着人类本来的荒唐。

但无论事业、无论爱情(性),无论建设家园、追求财富,无论挣扎或是牺牲,无论一切,从开始到最后,从马贡多镇走出和走进,百年历史,百年人物,都在孤独的氛围中徘徊。就连书中的主人公,那个喜欢探奇和冒险的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不管是远走他乡还是费尽周折的炼金还是沉寂的研究羊皮卷,都是在孤独中欲摆脱孤独,及至以后的几代子孙都在孤独中挣扎,孤独中消亡,直至最后一个孩子——他也许没有孤独,却长着猪尾巴诞生。整本书给我带来的是抑闷和感悲、无助与迷惘,却又隐蕴着作者深深的悲悯和跳脱。孤独与生俱来,孤独与人类同行——不,世间整个生灵都伴随着它应有的孤独,直到寂灭。

一颗心在午夜漂泊的散文(那个星期天的雨夜)(5)

天梯中的怪魅花树

一部伟大、经典的作品都是在拷问灵魂。细想我们自己,又何尝不生活在孤独之中。这个复杂的人世间深处,每个人思想的深处,无时不孤独、感受孤独、挣扎于孤独却又想独立特行、追慕自由,跳出孤独的羁绊,看起来个个都是乐观知性,英勇无畏,信念坚强。就像造物主营构的茫茫宇宙,看上去星云璀璨,其实每一个星球都在孤独地运行。

孤独带来绝望,也许会摧毁一切,但孤独也在鼓励、鞭挞、警醒着人们,刺激人们的心灵,向着欲望(理想和追求)斩开前路,不断走向前去,在茫茫人海中,挣扎着走自己的“路”。

再一次获得 一点浅浅的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