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对于文学,同样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数不尽的人间凄凉?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不尽的人间凄凉(最愁苦声声慢寻寻觅觅)

数不尽的人间凄凉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对于文学,同样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和当时多数人一样,共同感受到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以及她个人辛苦艰难的悲痛,这使得她的词的境界比之前扩大,情感也比之前深沉。

早年写愁,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这之后写愁,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处之愁。

此时,她再写不下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的词句了,她饱经离乱,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所以这时的愁是深愁、是浓愁、是无穷无尽的愁……《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等。此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

上片写寻觅无着,境遇凄冷,酒难浇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寻觅什么?往昔快乐生活,她并不是生来如此孤独愁苦,她也有过快乐生活,溪亭争渡、东篱把酒、赌书泼茶……

寻觅的结果如何?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起句极不寻常!一连用了七组叠词。这种写法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而且,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非常重要。李清照对音律有着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我们仿佛能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余味无穷。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以至于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唉,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借酒浇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寒冷本就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独自一人饮酒,只会觉得倍加凄凉。

词人浓烈的愁绪,本以为可以解酒来消除,但酒淡压不住愁浓啊,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急昏黑、天暗云低的傍晚。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这时,词人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身在异乡、无家可归了吗?

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似乎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啊。还记得上次我托你寄给丈夫的信么?是《醉花阴》,还是《一剪梅》?

罢了罢了,现在大雁虽在,而人已去,岁月无情,只抛下我一个人在孤寂中打发冷清时日罢。

下片写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

损,表示程度极高。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也已憔悴不堪,词人也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安得情怀似往时呀!

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欲摘却已不堪摘了!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词人所感所闻所见,只能更添新愁。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怎生,怎样的。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捱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打在梧桐树上,那不是滴在树上,而是滴在词人的心里啊。

点点滴滴,又是两组叠词,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看那两棵树木,在风雨中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是多么凄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梧桐叶落,天下知秋,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想象一下,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那样一个秋风冷雨的夜里,一位寡居的老妇,无依无靠。她独自寻觅着往日的美好生活,但是遍寻不着,反而更添惆怅。她想凭借两盏淡酒浇去心中浓浓孤寂之愁,无奈敌不过冷冷秋风秋雨。

看过去所见之景,是满地憔悴之菊,是哀戚的大雁,听到的是雨打梧桐,一滴一滴,声声滴在心里,这样的画面,怎一个“冷清”可以形容;这样的浓愁,又岂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得清的!

自古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李清照却化多为少,把自己纷茫复杂的思绪,仅用一个“愁”字来概括,而词中句句皆是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