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字用得最好的,就我现在所知,当推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性格?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性格(李清照的寻寻觅觅)

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性格

叠字用得最好的,就我现在所知,当推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十四个叠字,从内容上来说,写出了李清照晚年的悲苦心境。

李清照一生以南渡为界,划为两个阶段。她的创作也因境遇陡变而发生变化,就此也分为两个阶段。

前半生的创作,主要表现闺中生活,多写自然风光与离情别思,总体来说可归之为闲愁,思想艺术性不是很高。随着北宋灭亡,钟爱的丈夫去世,所喜金石字画丢失殆尽,南渡后的李清照,她的生活境遇与前期相比可谓是天翻地覆。这大大地刺激了她,让她创作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都有了提高。

《声声慢》可谓是她南渡之后的代表作。而这首词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起首的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写出了她国破家亡之后,心中茫然,若有所失的情态。她孤身一人,在屋中四处寻觅,不停寻觅,似乎要找到些什么。然而最终什么也没有找到,再次四顾,才发现屋中“冷冷清清”一片。

所挚爱之人,早已魂飞魄散;所喜欢之金石,早已散失难寻。屋内寂寂,空空如也。自己只身漂泊南方,连个知己朋友都不得一个。“冷冷清清”将词人“寻寻觅觅”之后的孤寂难熬写了出来。由此她才悲上心头,“凄凄惨惨戚戚”。

“凄惨”已让人不忍目视,更何况是“凄凄惨惨”呢?李清照——一代才女的晚年,不仅仅是孤寂难熬,更是凄惨难当。上天夺走她的不仅仅是她所挚爱的人和物,还有她安定宁静的生活。曾因为赵明诚一只玉壶,引发了宋高宗对李清照叛国通敌的疑虑。李清照为消释宋高宗心中疑虑,她决定捐献了珍爱的金石字画,坐船跟随宋高宗的龙船四处奔波,想以此表达忠心,日子真是凄苦难当。想想这些,她怎么能不心有“戚戚”呢?

综上而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真实地写出了李清照晚年的凄惨悲苦,自然妥帖,毫无做作之感。正如如张端义在《贵耳集》中所说:

“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元人乔吉有一首《天净沙》云: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全篇都是叠字,却无李清照的自然妥帖,斧凿之痕太过,纯属文字游戏。陆以湉《冷庐杂识》中就曾指出:

“不若李之自然妥帖。”

再从声韵方面考察,《声声慢》历来作者多用平声韵,而李清照却偏偏用了仄声韵: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其中标黑体是这首词的韵脚所在。李清照不仅用了仄声韵,还用了短促的入声韵。这是为什么呢?是独出心裁吗?不是!在晚年那种悲凉的心境中,她岂有这种心思!她早没有那种故意独出心裁的心思了,用入声韵,不过是情之所至,自然为之罢了!

仄声韵最适合表现这种悲苦的心境,读来如泣如诉,让人心生悲凉!我们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提出来单独分析,会发现,这十四个叠字中有四个入声字:觅觅、戚戚,再杂以平声与上声,读来顿挫有致,凄惨悲苦的心境得到了很好地渲染。

因此从声韵方面来说,这十四个叠字运用得也是自然贴切,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