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艾艾”与“哀哀戚戚”两个词,意思相差甚远,完全不是一回事,你有没有搞错过前者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后者为悲哀哭泣的意思这两个词的出处和来历都很有意思,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期期艾艾说的什么故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期期艾艾说的什么故事(期期艾艾与哀哀戚戚)

期期艾艾说的什么故事

“期​期艾艾”与“哀哀戚戚”两个词,意思相差甚远,完全不是一回事,你有没有搞错过!前者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后者为悲哀哭泣的意思。这两个词的出处和来历都很有意思。

“期​期艾艾”与汉朝将军周昌和三国时魏国将军邓艾有关。这两人相距近200年,怎么被组合成了“期期艾艾”这个词的呢?由来两人都患有口吃,并且是正直而有建树的人,为人们所爱之故吧!于是就喜剧般的诞生了“期期艾艾”这个词,以示怀念。

周昌,沛郡人,西汉初期大臣。汉高祖刘邦的同乡,他性情急躁,敢于直言,但是因为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汉高祖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再加上老糊涂,几次萌发废长立幼的念头。当时的大臣们,都不主张改立如意​,而坚持按照封建传统,即嫡长子继承制,纷纷反对,周昌也是其中的一位坚定者。

《汉书・周昌传》载,直心肠、急性子的周昌,对于汉高祖废太子的打算,大为不满,他怒气冲冲地对高祖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这种坚定分子,虽然口吃,他在情急之中一口气说了两个“期期”。“期”,在当时作“綦”、“极”字解。于是,周昌的一片忠心就浓缩定格在“期期”上了。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他统帅陇右各军,屡次攻蜀有功,封为“邓侯”。《世说新语·言语》载,邓艾也患口吃,自称“艾”的时候,往往说成“艾艾”,给人一种矫情的感觉。司马昭就拿他开玩笑,问道:“你一直说‘艾艾’,究竟有几个艾?”邓艾虽是武将出身,但回答起来也很文艺和巧妙:“凤兮凤兮,原是一凤。”“凤兮凤兮”是春秋时楚人陆通唱给孔子听的歌词之一句。邓艾借此解嘲,恰好又自比为凤,语带双关,所以司马昭听了很开心。

这两个故事,都具有喜剧幽默色彩。后人就根据这两个人的名字以及他们讲话时的情形,将“期期”和“艾艾”合起来组成了成语,虽然是形容口吃者吐词重复,说话不流利,或指人言谈时结结巴巴,口齿不清。但并没有什么贬义的意思,如生活中的调味品一般。

“哀哀戚戚”之中,“哀哀”即悲痛不已的样子;“戚戚”意思有五种,一指相亲的样子,二指忧惧、忧伤的样子,三指心动的样子,四指低语声,五指急促的样子。

“哀哀”出自于《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劳瘁。”郑玄笺:“哀哀者,恨不得终养父母,报其生长己之苦。”翻译成白话文讲就是:“可怜我的父母,抚养我太过劳累了。”郑玄笺说:“可怜的人,恨不得终养父母,报答他们生育和养育自己的痛苦。”

“戚戚”在《诗·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毛 传》:“戚戚,内相亲也。”三国时代曹植 的《求通亲亲表》:“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指的是相亲的样子。在《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汉书·韦玄成传》:“今我度兹,戚戚其惧。”宋代李清照 《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指的是忧惧貌或忧伤貌。在《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 是心动貌。另外还有低语声及急促的样子。

“哀哀”与“戚戚”组合起来,一般指悲哀哭泣的意思,“戚戚”所取的情感要复杂和丰富点。由此可见,“哀哀戚戚”与“期期艾艾”各自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完全是两回事,使用时可要注意了,万不能闹笑话。(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