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们倍受鼓舞和振奋,作为一名高校建设的参与者,我将为云南师范大学的国际化办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黄瑛教授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国家下一阶段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云南师范大学将把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要与国家发展目标相适应,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昆明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信息报社云南师范大学)(1)

办学亮点——两个境外办学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是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大学,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台办“国立西南联大旧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基地、国家首批赴海外承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家HSK考试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考点和具有对港澳台招生权的高校。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70余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昆明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信息报社云南师范大学)(2)

云南师范大学在国外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3个孔子课堂、6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获得国务院侨办第一个省部共建“云南华文学院”,累计招收8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16000余人次,是云南省在校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黄瑛教授谈到:“随着中国发展日益强盛,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断来华学习先进经验和传统文化,而这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昆明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信息报社云南师范大学)(3)

2016年10月4日,云南师范大学与缅甸曼德勒恩瓦教育培训中心签署了共建“缅甸云华职业学院”协议。该学院在曼德勒办学,2017年开始在缅甸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类专科)的学生。2017年3月22日,云南师范大学与泰国清莱美赛鹏博冠学校共建“泰国云华职业学院”。该学院在美赛市办学,将在2018年正式招生,计划招收华文教育专业和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两个班共80人,按照师范类专科培养,学制三年。此外,学院还将面向泰国当地开展短期本土化师资和其他职业技能培训。

黄瑛教授表示,在境外设立办学机构,有助于云南师范大学走国际化之路,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开展国际化就留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更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对云南“三个定位”和云南师范大学办学结合的具体体现。

学科建设——与老共建研究院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目前,云南师范大学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农学11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有22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20位,地理学、农业工程、体育学3个学科排名进入前10位。

并且,云南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中心等在内的科研机构40余个。

昆明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信息报社云南师范大学)(4)

其中,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始于2013年9月3日,系中国和老挝两国科技部领导,云南师范大学、老挝科技部可再生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共同建设。截至2017年上半年,录取和培养16名老挝人攻读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领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建成相对健全的可再生能源专业实验室,在老挝建立太阳能取水、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冰箱、太阳能干燥、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测试系统、户用玻璃钢沼气池、节柴灶等示范工程。

昆明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信息报社云南师范大学)(5)

2017年7月25日~8月12日,云南师范大学受中国科技部委托,在老挝万象承办中国科技部境外举办的“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境外应用示范国际培训班”(国内仅批二家单位试办),来自老挝、泰国、越南等20名技术学员培训20天,取得了圆满成功。2017年8月8~10日,在老挝万象联合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国际论坛”。

黄瑛教授说:“东盟国家和中国也有一些产业的互补性,现在东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比较大。与老挝共建研究所满足了老挝对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中国与老挝之间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

教师队伍建设——刚毅坚卓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云南师范大学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转型。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76项;共有99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在全国首创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成立云南研究院,并牵头全省14所师范类高校加盟成立云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昆明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信息报社云南师范大学)(6)

““刚毅坚卓”中的“刚毅”要求师生做一个无私无畏的人,即所谓的“无欲则刚”,对物质世界或其他人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主体性,激励人坚忍不拔,刻苦自励,追求真理,创造丰功伟业;“坚卓”则要求人心之坚定,刻苦自励,勤奋学习,卓然成家,但又不慕名利地位,铁骨铮铮”黄瑛教授说师大的校训代表着师大人的品质,不好为人师,不强为人师,而又谦恭和蔼,待人以诚,循循善诱,能移风易俗,成人之美。

校园活动——传承西南联大精神

云南师范大学老师告诉记者,师大人不仅在传承西南联大精神更要让西南联大精神焕发生机。“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就是西南联大精神复活与新生的活动之一。黄瑛教授说:“文学节不仅弘扬了西南联大人文精神,彰显了联大时期杰出作家、诗人在当代读者中的巨大影响,还全面展示出云南师范大学在新诗研究、创作方面的历史与现实的优势。已然成为云南师范大学的一个文化品牌。”

昆明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信息报社云南师范大学)(7)

2013年10月,西南联大在昆建校75周年之际,举办第一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邀请法国奥尔良市参议院、主管文化教育的副市长海伦娜•穆沙•泽伊,法国《诗&歌》杂志副主编克罗德•穆沙,德国著名诗人、汉学家、翻译家沃尔夫冈•顾彬,以及国内著名诗人舒婷、西川、欧阳江河、韩东、哥布等。

昆明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信息报社云南师范大学)(8)

第二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邀请美国“垮掉的一代”女诗人安妮•沃尔德曼、美国“后纽约派”诗人罗恩•帕吉特、美国诗人徐贞敏、智利诗人拉蒙•迪亚兹等。文学节的成功举办是中外诗歌盛宴,起到了传承西南联大精神的作用,是中外文学交流的桥梁。黄瑛教授表示:“作家诗人进校园,能够让学生和世界各地的诗人作家零距离接触,对学生的成长和培养大有帮助。”

昆明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信息报社云南师范大学)(9)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云南师范大学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主动服务云南跨越发展,当好云南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先锋,加快建设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