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当中,送别诗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题材。一方面是因为唐朝诗歌文化实在太过发达,另一方面临别赠诗也是当时的习俗。因此,送别诗不仅多,而且质量相当高。更有意思是,在不同的阶段,送别诗的风格也很鲜明。在中晚唐,送别诗感伤的色彩浓烈,而在盛唐时,送别诗却依然意气风发。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盛唐时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让人充满着希望,即使是背井离乡,人们也始终抱有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比如李白就曾在《赠汪伦》中歌颂了深厚的友谊,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流露出轻松和快乐,在《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写入了知己之情。但若论到最优美,最有诗情画意的,还得算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的年代非常明确,是在天宝十二年。年轻时的李白,充满着抱负和梦想,希望能够凭借自己满腹才华,得到帝王的赏识,达成建功立业的心愿。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尽管在天宝元年,唐玄宗隆重地宣召李白入京,并授予翰林学士的官职,但实际上却将他当作普通的御用文人,并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
不但如此,长年累月的宫廷生活,连篇累牍的宫廷诗歌,让诗仙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也日渐枯萎。最终,李白与唐玄宗的矛盾爆发,被赐金放还,离开了长安。随即,他游历四方,唐朝失去了一位官僚,却迎来了最伟大的诗人。
这首诗就是李白在游历宣州时,遇见自己的好友李云,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李白在宣州的谢朓楼设宴,为李云践行。临别之时,李白写下了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又名《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这首诗的开篇就出语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诗人不写送别,也不写登楼,更没有写宴会的场景,却一反常态地从内心情感写起。他的“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都表现出对于自己一生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对于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然而,李白就是李白,他没有在苦闷中停留太久,接下来的三、四句诗让气氛陡然一变。他写出了谢朓楼的晴空万里,也写出了在高楼纵酒的豪情,这让起先的气氛一扫而空,留下的是壮阔的男儿胸襟和不拘小节的情怀。
第五六句是李白在评价李云和自己的才华,他称李云的文章刚健有力,颇有“建安风骨”,他又毫不谦虚地表示,自己的诗也有小谢(谢朓)那样清新秀发的风格。在当时,李白非常推崇大谢(谢灵运)和小谢。千百年之后,我们知道,这不是李白的狂妄,而应该是大小谢的幸运。
第七八两句,诗人再次描述了高楼饮酒的场景。我们可以想象到,与豪情万丈,胸怀天下的李白共同饮酒,畅聊人生,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画面。此时的李白,借着美酒,也一扫心中的郁结,开篇的忧愁,似乎荡然无存了。
没想到,诗仙的作品就是如此的神奇,它一波三折,让人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明明已经在想象的天际内策马奔腾,明明已经摆脱了忧愁的束缚,李白却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让人心碎。
面对无法摆脱的现实,面对无法实现的抱负,李白也提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够散发漂流,无拘无束,做一名隐士罢了。这样百转千回,富有诗意的诗歌,也只有洒脱不凡的李白才能造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