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看到堂哥的笔记本里写满了名人名言,其中有一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当时似懂非懂,后来才知道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劝学解》里讲的。这篇文章在韩愈文集里其实叫《进学解》。

韩愈的古文晦涩难懂(大放厥词的本义是赞美)(1)

配图

作为不世出的大文豪,韩愈创造的成语应该是最多的,有人统计过,从他的文集里产生的成语有300多个。如《进学解》里就有几十个,不乏我们熟悉的“含英咀华”、“力挽狂澜”、“异曲同工”等常见成语。

成语的产生多种多样,有些是人们根据前人的事迹总结的,有些是古代圣贤语录里留下来的,也有的是历史名人或者并不知名的人随口一句话产生的。像韩愈这样,一个人创造这么多成语的情况比较罕见。

韩愈的古文晦涩难懂(大放厥词的本义是赞美)(2)

韩愈画像

有一些常用的成语,随着时过境迁,其含义早已发生了变化。好比“空穴来风”。据《太平御览》等古籍记载,这个成语源自庄子说的一句话“空门来风,桐乳致巢”(今本《庄子》里没有这句话),西晋学者司马彪是这样解释的:门户有空隙,风才会进来;桐子似乳,所以乌鸦和喜鹊喜欢在桐树上筑巢。

这说明,“空门来风”最初的含义是事出有因,因为门户空着招致了风。而成语“空穴来风”如今指的是凭空捏造的谣言,或者说毫无根据的传言。这个成语的变化还是小的,有的成语从最初的褒义变成了现在的贬义。

比如“大放厥词”。这也是韩愈创造的成语之一。这个成语现在主要是贬义,多被用来指代某人讲话狂妄,含有指责的意思。然而,它最初的含义却是百分百的赞美。我们先看看它的由来。

韩愈的古文晦涩难懂(大放厥词的本义是赞美)(3)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柳州病逝了。说起柳宗元,您大概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正是柳宗元当初被排挤出京城、贬官到南方之后的心境写照。

柳宗元字子厚,是韩愈一生最好的朋友之一。韩愈惊闻铁哥们去世的时候,也在贬官期间,刚接到朝廷的大赦,从潮州调到了袁州担任刺史。这在韩愈的文集《昌黎先生集》里也有提到。惊闻好友病故,韩愈大为悲痛,写下了《祭柳子厚文》。

祭文里写道,“嗟嗟子厚,而至然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子之中弃,天脱馽羁;玉佩琼琚,大放厥辞”。这里的“玉佩琼琚”是指柳宗元所留下的诗歌文章,接下来,韩愈创造性地使用了“大放厥辞”来赞誉故友的著作。这里的“厥”是代词,相当于“其”。

韩愈的古文晦涩难懂(大放厥词的本义是赞美)(4)

韩愈《祭柳子厚文》

我们知道,柳宗元和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柳宗元一生著述颇丰,诗歌、散文、杂文等造诣极高,文辞古雅而不失雄劲。韩愈用“大放厥辞”,说的是柳宗元的文章极力铺排辞藻,发表高谈阔论。所以,这个成语诞生之初,不带一丝贬义,完全是誉美之词。

仅用“大放厥辞”还不足以表达对柳宗元的赞誉。接着,韩愈又说,世间的富贵者庸庸碌碌,死了没人记得他们,而柳宗元的文章必将在后世熠熠生辉。原文是,“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

成语“大放厥辞”出现之后的好几百年间,意思都没变。比如明代学者徐霈的《东溪先生文集》中有一篇祭文写道,“维公柯山之英,廊庙之秀,中慧而文,声发自幼,大放厥辞,我辈咸后乎!”不难看出,这里的“大放厥辞”也是赞扬之意,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我们都不如您。

韩愈的古文晦涩难懂(大放厥词的本义是赞美)(5)

配图

那么,“大放厥辞”是什么时候变成贬义的?可能就在清代了,这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变成“词”字应该也在清代。

清光绪年间成书的《皇朝经世文续编》中,有一章写的是官司诉讼,说有些被告很是奸猾,自以为蒙住了办案人员,于是,“便敢大放厥词,刺刺不休。”到这里,“大放厥词”已经是贬义了,“刺刺不休”就是喋喋不休。

韩愈肯定想不到,千载之后,他一片至诚赞誉故友的词语完全失去本义,变成人所共知的贬义。这可能是由于汉语的特性,一些古代成语的含义逐渐趋于浅显、表面化。

还有的成语更是变得面目全非,比如源自《诗经》的“桃之夭夭”,原本是说桃花开得茂盛,最终却变成了指代逃亡的“逃之夭夭”。

参考资料:《韩昌黎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