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向前推进”5月10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孟麟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观摩推进会暨“精准扶志扶智、决胜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议上要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铜仁探索五变)

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

“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向前推进。”5月10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孟麟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观摩推进会暨“精准扶志扶智、决胜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议上要求。

近年来,铜仁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探索“单打变协作、理论变家常、文明变积分、乐器变武器、服务变项目”的“五变”改革,破解束缚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瓶颈问题,扎实筑牢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打赢两场战役,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单打变协作,破解基层力量不强难题

出台《铜仁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按照“党委领导、资源整合、责任共担、各展所长、各记其功”原则,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宣传、统战、政法、农业农村局等“三部一委一局”联合行动,整合部门、群团、社团、新经济组织以及东西部扶贫协作等资源力量,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1 5 N”联动机制,以“新农民·逐梦路”“新市民·追梦桥”为载体,在农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阵地联建、平台联搭、项目联推、活动联动、文明联创,打破了长期以来乡镇组宣统委员单打独斗、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基层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乏力的格局;以全县域为整体,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形成三级组织架构,县、乡镇、村三级党委(党组织)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所长、站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长、支队长、分队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增强了对乡镇、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力;实施“文明滋养新生活”工程,组织近千个县级以上文明单位,以“多对一”“一对一”的方式,属地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明创建。全市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了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8个实践所、410个实践站,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管理单元建设了124个“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打造了一批先进典型志愿服务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框架基本形成。

理论变家常,破解思想落地不实难题

实施“百所千院万家”宣传教育工程,组织社科理论专家、讲习员骨干、先进典型“三支队伍”,构建起从县委书记到基层党支部书记,从县机关干部到村干部,从春晖人士到农民“土专家”的相互承接、互为补充、覆盖脱贫攻坚“两个战场”的万名理论政策宣讲志愿者队伍,走进百个以上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千个以上农村院落,万户以上农村家庭开展宣传宣讲,将“大理论”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常话”“大白话”“土家山歌”“侗族踩歌堂”“汉苗双语”“花灯说唱”“顺口溜”“快板”等,以群众会、堂屋会、院坝会、田坎会等方式,让阵地追着群众走,实施“感恩引领新生活”工程,邀请有实践经验的县领导和从县直部门、党校、科研机构遴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具有较高引导说服技巧的同志,组成“上懂天气”“下接地气”的理论政策宣讲志愿者队伍,以“店小二”的身份进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管理单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新市民夜校”,开展生活化、互动化、分众化的理论政策宣讲,与群众一起话变化、谈感言,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党的声音进万家·话儿记心上”。目前,全市共开展感恩教育2万余场,受众达50万余人次,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管理单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感恩宣讲教育600余场次,文艺演出62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760余场次,增进了群众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凝聚起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阻击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明变积分,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难题

探索以文明有“礼”为载体的积分兑换嘉许激励办法,破除农村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滥办酒席、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封建迷信以及不注重环境卫生等陈规陋习,在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管理单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有条件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先行先试,打造了82个“文明储蓄所”“道德银行”“春晖积分超市”“乡风文明驿站”等,把群众实名注册成为志愿者、被评为“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参与文明村(社区、家庭)创建、开展邻里互助、学习致富技能、发展致富产业等行为,细化量化为文明积分加分项,累计列入“文明存折”储蓄账户,并把陈规陋习列入负面扣分项,与享受惠民政策挂钩,形成利益联结;组建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楼栋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为成员的积分评定小组、台账管理组、监督组,每月根据群众参与积分事项的次数和服务时长评定积分,用春晖使者资助、社会捐赠、集体经济收入等资金购买生活必需品,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兑换给群众,文明有“礼”嘉许激励改变了以往“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局,形成了比美德、比环境、比勤奋、比和谐的文明新风,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让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中有了荣誉感和获得感,自觉做到自强不自卑、期待不等待、依靠不依赖、苦干不苦熬。目前,全市打造了82个“文明储蓄所”“道德银行”等,已有5.3万余名群众获得了物质小“礼”嘉许奖励。

乐器变武器,破解文化供养不力难题

实施“百馆千园万廊”文化惠民工程,在广大农村(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服务平台,开展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科普、健身体育服务等;在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省级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县沿河县,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建成一批24小时“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 土家书屋”,村民们随时可通过刷脸、身份证、微信扫描三种方式进入文明驿站免费看书,为群众脱贫致富增添动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在农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欢乐院坝、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展文艺巡演、文化培训、公益放映、流动图书车服务,丰富扶志扶智形式,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在吹拉弹唱、寓教于乐中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艺人才匮乏问题,打造“专业文艺骨干、农村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群众文艺队伍四级培育模式,通过文艺骨干、文化能人定期培训、串联表演、组建协会、结对帮扶,整合社会文艺力量,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文艺队伍”,让百姓成为“舞台主角”。目前,全市共建设了乡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农民文化家园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72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长廊)2779个,乡愁馆29个,农家书屋2814个、文体广场2000余个,配置健身器材、音乐文化器材等文体活动设施6000余套。

服务变项目,破解供需对接不畅难题

依托“百社千企万人”,实施万个志愿服务“项目点亮新生活”工程,在线下着力打造“飞毛腿 ”志愿服务模式,“飞毛腿”志愿者走家串户搜集需求,线下接受志愿者登记注册,编制发布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等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时长记录等,探索出供需精准对接、适合农村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新路径,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特别是农村志愿服务供需不精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窘境;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结合实际打造“志愿碧江”“志愿玉屏”“仁义万山”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微信服务平台,思南县升级融媒体中心APP服务平台,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块;聚焦脱贫攻坚“两个阵地”的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群体,体制内外的志愿服务队伍针对性打造“锦绣坊”“四点半课堂”“助学圆梦”“日间照料”“扶残助残”等特惠性志愿服务项目,有效弥补了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与缺位。目前,全市涌现出“跑小青”“‘旗’心协力”“晒文化”等大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和“陈平志愿服务队”“张承源式党员先锋岗”等大批志愿者典型,江口鱼良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黔馨家园”项目,把村里23名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残疾人集中安置,120余名志愿者与村两委轮流值班,让他们不仅得到村集体经济的生活供养和就业安排,还实现了相互之间力所能及的互帮互助,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落下。(黄风云 张羽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