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是什么节气的风俗(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1)

“贴秋膘”是一种自然现象

进入秋季,“贴秋膘”又成了人们热议的健康话题之一。

尽管我国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

夏天酷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并偏爱少营养的清淡食物,一个夏天下来就会造成营养亏空,体现在体重减轻。到了秋天人们食欲增加,应该趁着胃口大开的时机吃些“好的”,比如大吃特吃诸如炖肉、烤肉、红烧肉等肉食,从而“以肉贴膘”,把夏天丢掉的体重给补回来。

实际上,到了秋天,人们即使不特意多吃“好的”,随着食欲的改善,饭量的增加,人们的体重也会不受控制的增加。

因此,“贴秋膘”实际上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需要了解人们在夏天为什么会出现“热到吃不下饭”的“苦夏”现象。

“苦夏”也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

贴秋膘是什么节气的风俗(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2)

夏日酷热难当,人们会普遍出现热到饭都吃不下,以至于一夏天下来人们体重普遍减轻的现象,民间把这种现象称为“苦夏”,也有的地方称为“护夏”。

而且,“苦夏”现象并非单纯是人们的一种感受,而且获得了大量研究证据的支持。

早在1960年代,科学家就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与置于24℃适温环境相比每24小时可以进食20克食物相比,大鼠在35℃高温下的的第一个24小时仅能进食2克;并且在此后连续21天内进食量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在人类,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

贴秋膘是什么节气的风俗(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3)

第一个重要证据来自二战结束前后数千名美军士兵在不同维度地区进食量的研究。

结果发现,从沙漠到北极,气温从平均33°C到-34°C,在食物供给充足、可以完全自由进食的相同条件下,每个士兵每天平均吃掉的食物量从3100千卡猛增到4900千卡;相当于气温每降低(升高)1°C,每个士兵平均多(少)吃超过26千卡的食物。

贴秋膘是什么节气的风俗(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4)

1960年代来自英国军队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结果:

与在英国本土相比,进行同样作训任务的英军士兵在巴林高温、低空气湿度环境下每个士兵每天平均少吃约25%的食物。

2015年一项模拟白领日常办公室环境的随机对照研究也发现,高温环境降低员工进食量,气温平均每升高1°C,每位参与者每天平均少吃86千卡的食物(白领远比从事繁重作训任务的士兵在这方面更“矫情”)。

另外的强有力证据还有,不论环境气温,剧烈体育运动只要升高核心体温(体现在大量出汗)也会在短时间内显著抑制食欲,减少食物摄入。

具体而言,与静息状态相比,无论男女,在从事剧烈骑车运动大量出汗后,进食量都减少了约25%。

贴秋膘是什么节气的风俗(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5)

一项小鼠研究也有相同发现,在跑步机上进行剧烈运动后,实验小鼠进食量也明显减少。

贴秋膘是什么节气的风俗(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6)

还有研究直接证实,不同环境气温与人们体重变化之间存在直接相关。

英国一项涉及超过10万人的研究发现,室内平均温度20°C增加24.6°C,一段时间后受试者平均体重减轻了约1公斤。

“热到吃不下饭”的分子机制

为什么会出现“热到吃不下饭”的现象,从生物学上如何解释?

贴秋膘是什么节气的风俗(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7)

开始,科学家们推测,作为恒温动物,这种现象的存在跟维持体温的稳定密切相关。

在1950年代,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环境温度影响进食的“温控假说”,认为食物是人类能量唯一来源,维持人体恒温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基础代谢、肌肉运动和食物产热效应。

高温环境下,人们面对热压力,假设前两者产热保持不变,减少食物产热效应就成了降低热量产生的主要途径,因此人们在高温环境下会“选择”少吃东西。

相反,在低温环境,由于热量的额外丢失,人们需要增加进食来加以平衡。

但是,这种假说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而且食物产热效应毕竟有限,并不能很好的解释苦夏现象。

一项新的基于实验证据的,为苦夏现象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

我们知道,人类食欲中枢位于下丘脑。

位于下丘脑的弓形核)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神经元对多种激素和神经信号产生反应,负责调控食欲和进食量。

最新的研究发现,POMC神经元除了过去已知的食欲调控信号途径有反应,还可以表达温度敏感的类辣椒素受体(也叫TRPV1样受体)。

贴秋膘是什么节气的风俗(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8)

已知,经典的TRPV1受体对超过42℃的所谓伤害性高温反应。这种TRPV1样受体则不然,即使在核心体温在生理范围(37~38℃)内有所升高,这些受体就可以会被激活,神经元发出信号,抑制食欲,减少食物摄入量。

这样,就可以从分子水平解释无论是环境高温还是剧烈运动内源性热量产生过多,只要核心体温有所升高(大量出汗),食欲都会受到抑制的原因。

重要的是,科学家通过药理途径(包括辣椒素)和光遗传学方法激活这些受体同样可以减少实验小鼠的食物摄取量。

如果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敲除这些受体基因时,相同的刺激就不再继续抑制食欲,减少进食。

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这些温度敏感的神经受体正是介导“苦夏”现象的生物学基础,也为吃辣椒可以帮助减肥(我国一项涉及13000人9年的随访研究的发现)减肥提供了明确的分子水平上的原理支持。

贴秋膘是什么节气的风俗(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9)

综上所述,现有证据表明,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核心体温有所上升,都可以激活下丘脑温度敏感的食欲神经元发出信号来降低食欲,减少进食量。

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释夏日环境高温下人们为什么会热到吃不下饭的现象,从而从分子机制上为“苦夏”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