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波

7月3日的时候,带着儿子去上海科技馆。当天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在上海科技馆内有一个针对小朋友的“巴斯夫®小小化学家”儿童体验活动。这项活动据说举办了很多年,今年的主题是为了纪念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现场的几位化工系的大学生志愿者表示自己在孩童时期就参加过该活动。接下来“巴斯夫®小小化学家”公益活动还将在北京和重庆举办。

为什么造车不能用塑料(为什么不用塑料做车身)(1)

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小朋友用一些化学溶剂将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塑料颗粒溶解分离,场面相当热闹。不过也有现场小朋友向志愿者突然发难,问了个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也相当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手机壳是塑料的,汽车的外壳都是金属的呢?”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其前后保险杠以及一些裙边部位就是塑料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除了一些不计成本的跑车采用“碳纤维增强塑料”车身之外,在常规量产车领域,塑料件在车身其它部位的应用仅限于前后保险杠、外后视镜、车轮罩、侧裙、尾翼、车尾下饰板等少量部位。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反过来看:“为什么汽车车身不能全部都用塑料件?”

为什么造车不能用塑料(为什么不用塑料做车身)(2)

那么,全塑料车身会有哪些优点?第一就是轻量化,有助节能减排。第二是容易修复——金属车身遭遇轻微刮蹭容易凹陷,在喷漆之前需要修复钣金,而塑料件的弹性变形特性能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被轻微刮蹭之后只需打磨喷漆就能搞定。第三是抗腐蚀性强于金属,不会锈蚀,哪怕在海水里泡一个月也安然无恙。

有些反对者声称,塑料车身不如金属车身安全。之前丰田开发出一款全塑料车身的轻量化电动车,结果就有一些欠专业的媒体喷了这么一个标题……

为什么造车不能用塑料(为什么不用塑料做车身)(3)

从专业的角度看,所有汽车车身的被动安全性是依靠内部的结构件来支撑的,而不是靠0.7mm厚的一层铁皮。举个例子,拿拳头砸西瓜,尽管拳头上的那层皮在厚度和硬度上远不如西瓜皮,但碎的绝对是西瓜,因为咱们拳头里有骨头,说白了是骨头把西瓜砸碎了——这个例子足以说明,结构件对于车身被动安全具有决定性因素。

另外,以奔驰旗下的smart为例,其车身80%都是塑料件,但在全球微型车细分市场中,再也找不到比smart更安全的微型车了——尽管其它微型车是都是金属车身。

为什么造车不能用塑料(为什么不用塑料做车身)(4)

既然好处多多,为何车企不用塑料造车身?咱不求什么“碳纤维增强塑料”,只要把前后保险杠的那一层廉价塑料用到引擎盖、车顶和车门上就可以了……

关于车身为什么不用塑料的解释,众说纷纭,网上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是塑料在抗高温、耐候性以及疲劳强度方面不如钢材,在常年风吹日晒中容易老化。对于这种说法,反驳如下:很多僵尸车锈迹斑斑了,前后塑料保险杠还是好端端的,而且挡风玻璃下的仪表前台也是塑料,每天和引擎盖一起顶着太阳晒也不见有开裂……所以,该理由不成立。

为什么造车不能用塑料(为什么不用塑料做车身)(5)

第二是塑料回收难度大,目前全球对于汽车塑料件的回收远不如金属回收这么成熟,再加上塑料本身难以自然降解,一旦回收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个说法也不成立。诸如巴斯夫这样的化工巨头早已有商业化的塑料回收分离技术手段,汽车塑料件回收产业链不如金属回收产业链成熟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没有太多的汽车塑料钣金件可供回收,一旦塑料钣金普及,相关产业链自然会跟上。

第三是塑料不美观,无法达到金属的质感和光泽度,并且在喷漆表现上也无法和金属相比——这又是一个谬论,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小白误以为汽车保险杠是金属材质,就视觉感受来说,塑料保险杠喷漆后的美观度哪一点比车身的金属件差?

为什么造车不能用塑料(为什么不用塑料做车身)(6)

第四是车企金属冲压流水线的“重资产限制”——如果车身全改用塑料件,那车企之前花大价钱置办的冲压流水线怎么办?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目前所有的造车新势力,置办新家当的时候,依然选择传统的金属冲压流水线,这又何解?所以,这个也不是理由。

那么,塑料钣金无法全车普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巴斯夫的化工专家就说了一个字:贵!

既然贵,为何车企坚持使用塑料的前后保险杠、挡泥板、外后视镜以及车轮罩?良心发现乎?脑子进水乎?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欧洲保险行业的推进。在保险行业内,汽车保险杠、裙边等部位属于容易剐蹭受损的“事故件”,金属保险杠剐蹭后修复成本远高于塑料保险杠,塑料保险杠只要不破裂,其修复的难度和成本远低于金属件。虽说塑料件更贵,但是从保险角度出发,其长期的修复成本依然低于金属件。

为什么造车不能用塑料(为什么不用塑料做车身)(7)

最早使用塑料保险杠的品牌是菲亚特,当时菲亚特就公开宣称“(维修)更便宜,保险费更低”。后来,所有的汽车品牌都投到塑料保险杠阵营下。说到底,车企在保险杠等部位使用塑料件,是消费者群体性成本选择的结果。

第二就是从设计和工艺角度说,前后保险杠还有外后视镜等部位是整车型面最为复杂的部位,当今金属冲压工艺是无法搞定这种大幅度凹凸型面的。以目前刚上市的日产新天籁为例,其前脸一体化保险杠的4S店报价为1321元,如果想换成金属件,车企就算愿意更高成本,也没有本事冲压出来。

为什么造车不能用塑料(为什么不用塑料做车身)(8)

不对……这么听下来貌似塑料件更便宜啊!

其实便宜二字,只针对保险杠、裙边等特定部位的塑料件,如果把塑料件用到车身其它地方,那就不便宜了!

以新天籁的引擎盖为例,其4S店报价为2369元,但是整套引擎盖工艺相当复杂,有多层焊接钢板,有锁扣,有隔热层……如果用塑料来做,成本就不止这点数了——毕竟新天籁单层的前保险杠就要1321元。

同理,车门、车顶,还有大多数汽车上的翼子板等部位,都不是单层结构。如果全部换成塑料件,这个成本肯定不是车企以及消费者愿意承受的。

说到底,塑料件无法用在车身其它部位,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一个“钱”字。

你觉得全塑料车身的普及要等到什么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