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0日,快手为其ToB品牌StreamLake举行了一场发布会,推出面向各行业的音视频 AI产品以及全链路解决方案,“官宣”进军ToB市场。
ToB的硬核技术,其实和C端用户息息相关—— 直播时的互动玩法和美颜特效、线上购物时的在线试穿、虚拟人形态的在线K歌,这些日常生活泛娱乐、电商相关的场景,都要基于实时音视频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云基础设施来实现。
长期以来,用户感知到快手是国民级短视频APP,涵盖创作者视频、直播带货、广告投放等多种业务。穿透底层,这些业务背后是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
别忘了,快手也是一个拥有深厚技术积淀的科技公司。 如今, 快手想要将自有的底层技术赋能至各行各业,帮助企业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技术迭代、优化体验。
那么问题来了,快手为何也要做ToB业务?发力ToB视频云服务,对快手来说意味着什么? 又将对整个音视频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快手ToB,双拳出击
此次发布会,StreamLake推出的产品聚焦于音视频和AI服务两方面。
在快手,一支视频要分发到用户手中,可能经历以下的旅程:汇聚创作者——内容创作——内容理解——内容分发至用户。每一个环节都浓缩着快手的技术精华:基础音视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如今,快手开启ToB业务,将方法论沉淀在StreamLake的产品矩阵中,向更多企业平台开放,再面向更广面的用户。
“把所有技术细节封装成一个用于全行业视频化转型的操作系统,给用户提供交互简洁、容易接入的交付界面。”快手高级副总裁、StreamLake负责人于冰在发布会上表示。
操作系统 StreamLake OS
就如StreamLake的寓意,“Stream”代表着清新流畅的视频流,“Lake”象征着汇聚以及走向更广阔世界。
先看此次发布会透露的快手新技术产品——面向视频直播点播应用的云端智能视频处理SoC芯片SL200,一款视频压缩芯片。
没错,快手也“造芯“了。它 可在减少设备消耗量的基础上,提升视频清晰度。 目前该芯片还在小规模测试阶段,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
再来看StreamLake的视频AI类解决方案:智能视频创作,智能视频理解,数字人及XR。
对于C端用户来说,最有感知的是智能视频创作,包括人像美化、特效一键成片等功能。快手推出的图集成片和文案成片的日均作品量分别达100万、10万,降低了用户创作的门槛。这一技术赋能至其他B端平台,可以有效激发用户参与度。
用户上传至平台的视频会被进行结构化的内容理解,便是“智能视频理解”。面对存量达数百亿的视频,快手参照了图书馆对书籍的管理方式,构建了近千个类目节点、超过百万级别的标签体系。
当用户上传新视频后,通过快手的模型转化,可进行相似度计算,由此检索视频之间的相似性,在不需要预定标签的前提下,可完成原创保护、兴趣推荐的业务场景。
完成创作、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后,快手还将AI技术赋能至主播。在快手APP里,无论是短视频,还是直播带货,主播都承担着直接与用户交流的角色。
虚拟主播亦是如此,根据快手业务分为多种类型——传播型、服务型和虚拟化身。
传播型主播的代表是虚拟偶像歌手“神奇少女张凤琴”,于2022年3月在快手上线,从表情、演唱、服装、发型等均由AI自动生成,可应用在品牌宣传、直播打赏、商业代言等商业场景中。服务型主播则应用于电商卖货、新闻播报、讲师培训等场景,紧密联系平台内业务。
目前,快手将虚拟IP的生产方式规模化,具化到ToB的解决方案中,包含虚拟形象建模、绑定驱动、实时渲染、内容运营,集虚拟形象打造、传播、营销于一体。
此外,StreamLake还推出一站式SaaS工具,使用者可根据自有业务需要,在魔表、才艺、游戏等方面定制专属的服务型数字人。
总体看来,快手ToB的产品涵盖了视频生产全链路,音视频产品注重技术的迭代升级,AI产品注重在生产场景的智能化应用。将这些技术面向B端开放,透露着快手寻找可长期坚定的双赢曲线、将技术优势为更多行业赋能的目标。
视频 B端,瞄准降本增利
早在2020年,快手开始酝酿StreamLake业务,从2021年起步探索,并在2022年形成独立业务。在过去一年里,知乎、中国联通、央视频已与快手展开合作,在不同行业探索视频化、智能化。
从B端平台的角度来看,快手的音视频及AI技术服务,会带来哪些改变?
首先是媒介生态的创新。进入2022年,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呈现出融合、多样的趋势,与根植于单一形态相反,平台会将图文、视频、直播、商城货架等构建在同一平台内,社交软件加入电商、传统电商加入社交。
搭建短视频社区是融合的关键,社区内可完成互动、种草、流量转化。StreamLake的视频社区方案提供了安全存储、智能处理、内容审核、内容分发、播放器SDK等产品和能力,B端平台可直接完成生产、分发、消费环节。
第二是带来商业收入的改变。随着视频化趋势的发展,各行各业掀起了“万物视频”的狂热,投入人力、成本后,依然很难获得市场竞争力。因为视频化不是简单地改变媒介形态,需要产生1 1>;;;;2的效果,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品牌营销效果和GMV转换。
以电商行业为例,StreamLake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可应用在短视频种草、直播带货、品牌宣传与营销场景。识别商品元素并与用户意图相匹配,实现精准推荐,当推荐成功后,用户可体验实时在线讲解、试穿,提高转化率。
StreamLake对电商行业的解决方案架构图
另外,兼顾体验与成本也是改变之一。将视野放置整个B端发展来看,做音视频业务就无法避免体验与成本的平衡。清晰与流畅是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当清晰度变高,卡顿率就会越高,寻找两者的平衡点意味着付出更多成本。因此,快上线、提品质、扛规模、控成本成为行业内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快手已然总结了成熟的方法论。
在同等清晰度下把视频文件压缩到更小,从而实现播放流畅;基于大数据的QoE(Quality of Experience)优化方案,即通过大规模AB实验来验证每个优化手段的效果;基于ROI(投资回报比)的视频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建立精准视频热度预测模型,提前触发视频压缩任务,实现成本节约。
以用户端的使用感受为例,快手的方法论可最终形成首屏秒开、高清流畅的播放体验,以及质臻影音、弹幕防挡等特色功能。当出现不同场景,比如短视频、vlog等泛娱乐场景,新闻资讯、知识社区等中长视频场景,游戏、体育赛事直播场景,快手技术可根据机型、网络、环境等条件优化体验。
此次发布会中,快手也将这些改变总结为创新(enabling)、体验(experience)、弹性(elastic)、经济成本(economic)。对于B端企业来说,这些价值渗透到业务中是用户规模的扩大、转型升级的便捷。
从C到B,快手准备好了吗?
从StreamLake的产品分布可以看出,快手ToB针对的领域集中在自有优势中,切中视频服务,发挥已有优势。
透过技术延伸,也可以看到快手长期以来秉持的平等普惠理念,C端是用视频平台帮助普通人,B端是用视频技术帮助更多企业。快手在C端的核心能力可以作为服务B端的基础,但用户与企业终究是两个不同的群体。
ToB先是面向一个庞大的组织及其背后的业务,然后指向各个端点的用户。对于快手来说,从产品提供者成长至服务商,还有很长的路又要走。
先看国内视频云服务市场的现状。
目前,国内的视频云服务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渗透。 消费互联网即To C场景,主要聚焦于泛娱乐、电商和游戏领域。 产业端即ToB场景,解决方案又分为通用和行业,后者更关注与B端业务场景的结合,比如企业培训、远程办公、营销活动直播等。
受2020年疫情影响,中国视频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76亿元,增长率达47.9%,但2021年增长率呈现下滑趋势。
其次,ToB空间里已是巨蟒野兽“虎踞龙盘”,从基础层到应用层已经被各类服务商填满。
艾瑞咨询显示,基础层的综合型IaaS厂商和垂直型PaaS厂商中,头部五家厂商的市场份 额达到67.6%,头部集中效应明显。应用层因为涉及场景较多,市场尚处于分散状态,但仍有部分头部商家。
总的来说,留给新玩家的时间不多了。那么,快手在攻入ToB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竞争力?
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和人才是快手的利器。
在发布会上,快手透露,其每年的研发的投入超过100亿,在过去的数年里,投入了数千名的AI算法工程师,打磨内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力求让用户便捷、智能化地创作和消费短视频。在AI方面,快手的算法团队共研发了超过3000个AI服务,每天调用量超过4,500亿次,这些服务既运行在强大性能的服务器上,也运行在用户的手机端。
重塑商业模式是快手站稳ToB市场的潜力所在。
于冰在接受36氪采访时,将StreamLake的云服务计费模式形容为“与客户的同向逻辑”,即先帮客户减少消耗成本,再实现更多盈利。这种模式的根源仍然源自快手的技术优势,在低成本中保障视频画面质量。
然而,传统云厂商建立在大量投成本之上、起于与同行的价格战之间、灭于高额亏损之中。因此,快手的模式,从短期内看更具吸引力,从长远看更具可持续性。“StreamLake的商业模式注入到行业后,是有让行业从亏损到盈利的革新的,会给行业带来很多变化。”于冰对 36 氪表示。
StreamLake作为快手ToB的代表,也有一些能拿出手的案例。
刺猬公社了解到,2020年,快手与学堂在线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学堂在线指定的独家直播技术合作平台,为疫情期间数千万师生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提供了服务支持。这种合作延续至今,2022年6月,联合推出《新知如师说》教育公益活动。
此外,快手在2022年联合最高检推出虚拟检察官,完成最高人民检察院2022年工作报告解读。进一步验证了快手技术对外应用的可行性。
而在得到更多企业和机构的认可后,ToB业务往往很容易形成正向循环,有望成为快手在短视频、直播和电商业务之外的另一个支点。
本文源自刺猬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