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创作必须有诗歌规范。

1.诗歌的特点:诗歌之所以有别于散文,就是因为有音乐性,即“韵”,“韵”进一步说是生命节奏。所以,没有节奏韵律的文字只能是散文。

2.现代诗歌的误解从诗歌翻译开始,因为诗歌的韵律是每一种语言独特的节奏韵律,所以脱离其母语即不存在,也不可翻译,因此现代诗歌在起步阶段以翻译过来的“译文”作为范本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3.海子、顾城等80年代诗人之所以能够引起国人的共鸣和认可,是因为有汉字节奏和韵律,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就符合汉字从诗经时代就具有的“二二结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种二二结构韵律之中,从诗经中传来,在五言诗、七言诗,以致宋词中都以“二三结构”、“二二三”的结构中传承,所以才被广泛流传。

再如:“亚洲铜,亚洲铜……”这样反复的吟唱,是有气息节奏的,所以才有感染力。

4.所谓诗歌的现代性是指其内容,而不是说现代诗歌不需要节奏韵律。

诗歌的内容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诗歌现代性的内容,但之所以成为现代诗歌是指有内容的现代性和符合任何一种母语的节奏韵律传承的诗歌体,可以在阅读上有现代性,但不是摒弃节奏韵律。

5.错把分行阅读当做文字的节奏韵律。

节奏韵律是文字发音本身产生的音韵,而不是如何阅读断句的长短,这是误将现代诗歌将宋词长短句联系的结果,其实质是没有读懂宋词的节奏韵律,宋词虽然在句式上长短不一,但并非随意断句产生的,而是二二结构与二三结构的节奏变化,并不是随意而为。

6.诗歌的发展不是什么体的风格标签,而是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一定是表达个人情感,不是用来投稿获奖的。

写现代诗的人总有一种常见是“现代诗歌已经发展了,西方现代诗歌如何如何观念”。从而冒出了许多格式体,或者所谓风格,一味模仿,殊不知模仿的只是别人的情感和翻译以后没有节奏韵律的译文而已。

现代诗歌发展过程中恰巧遇上了一个可以“投稿”的时代,导致人们有一种错觉,好像诗歌一定要有个什么风格才能立住脚,其实是急功近利,评奖的人似乎有了一种可以左右诗歌变化命脉的特权和使命,投稿的人为了能鲜明的博人眼球,把诗坛变成了名利场。试想历代诗人哪一个不是在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才不管你什么“历史使命”。

诗歌的历史使命就是真实的记录个人情感。

——剥影匠人。

现代诗歌鉴赏要从哪方面(从贾浅浅等现象谈现代诗歌创作的规范)(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