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佳山水 古今推富春
——元 · 吴桓赞
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陆坚,又名静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一峰道人、大痴道人、井西老人和净墅等。
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一说浙江平阳人,因他的《山居图》自题落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
黄公望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黄公望的山水画,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在富春江畔创作的《富春山居图》,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在构思时,他跑遍了春江两岸,用六、七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
他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他"为艺术而艺术"的迷狂心态,值得后人学习。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纸本33cm*636.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温馨提示:建议手机横屏观看效果最佳
长卷书法内容注释
- 董其昌题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释文:
大痴画卷,予所见若檇李项氏家藏《沙碛图》,长不及三尺,娄江王氏《江山万里图》,可盈丈,笔意頺然,不似真迹。唯此卷规摹董、巨,天真烂漫,复极精能,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是生平最得意笔。忆在长安,每朝参之隙,徵逐周台幕,请此卷一观,如诣宝所,虚往实归。自谓一日清福,心脾俱畅。顷奉使三湘,取道泾里,友人华中翰为予和会,获购此图,藏之画禅室中,与摩诘《雪江图》共相映发。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丙申十月七日,书于龙华浦舟中,董其昌。
康熙年间,皇宫内府得黄子久《山居图》一幅,深藏内府。乾隆时,乾隆检赏内府藏画,鉴认《山居图》即《富春山居图》,确认为子久真迹,不过少“富春”二字而已,并加盖“御览”宝印。不久,有人进献《富春山居图》,乾隆甚异,将此二画并验,意谓进献之《富春山居图》系伪品,即命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书贬语于此卷上,
其书云(释文):
“世传《富春山居图》为黄子久画卷之冠,昨年得其图者,有董香光鉴跋,时方谓《富春图》别为一卷,屡题寄意后,于沈德潜文中,知其流落人间,蔗几一遇为快。丙寅冬或以此书画求售者多名贤真迹,则此卷在焉,上有沈、文、王、邹、董五跋,德潜所睹者是也,因此二卷并观,始悟旧藏印富春山居真迹,其题签偶遗‘富春’二字,局之似为二图者实误甚矣。鉴别之难也,至董跋二卷、一字不易,而此图笔尤弱,其为伪鼎无疑,唯画格秀润可喜,亦如双钩,下真迹一等,不妨并存,因并所售以二千金留之,俟续入《石渠宝笈》,因为辨说,识诸旧卷,而记其颠末与此。俾知余市骏雅怀,不同于侈收藏之富者,适成为叶公之好耳。乾隆御识。”
-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黄公望卷尾自题
释 文:
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授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札,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锐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歇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 明 沈周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释 文:
大痴黄翁在胜国时,以山水驰声东南。其博学,惜为画所掩。所至三教之人,杂然问难,翁论辩其间,风神竦逸,口如悬河。今观其画,亦可想见其标致。墨法笔法深得董巨之妙,此卷全在巨然风韵中来。后尚有一时名辈题跋,岁久脱去,独此画无恙。岂翁在仙之灵,而有所护持耶?旧在余所,既失之;今节推樊公重购而得,又岂翁择人而阴授之耶?节推莅吾苏文章政事,着为名流;雅好翁笔,特因其人品可尚,不然,时岂无涂朱抹绿者?其水墨淡淡,安足致节推之重。如此,翁之画亦未必期后世之识,后世自不无杨子云也。噫,以画名家者,亦须看人品何如耳。人品高则画亦高,古人论书法亦然。
- 明 周天球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释 文:
右大痴长卷,昔在石田先生处。既失去,乃想象为之,逐还旧观,为吾苏节推樊公得之,是成化丁未岁也。至弘治改元,节推公复得此本,诚可谓之合璧矣。今又为吾思重所得,岂石田所谓择其人而授之者耶。思重来南京,出二卷相示,为题其后。
释 文:
隆庆辛未中秋后三日,敬观于梁溪谈氏澄怀阁。太原王稀登;百谷阅后四十二日,周天球在天籁堂,得并观二卷者弥日。
- 明 邹之麟行书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释 文:
余生平喜画,师子久。每对知者论子久画,画中之右军也,圣矣;至若富春山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海内赏鉴家,愿望一见不可得。余辱问卿知,凡再三见,窃幸之矣。问卿何缘,乃与之周旋数十载,置之枕籍,以卧以起;陈之座右,以食以饮。倦为之爽,闷为之欢,醉为之醒。家有云起楼,山有秋水庵,夫以据一邑之胜矣。溪山之外,别具溪山,图画之中,更添图画。且也名花绕屋,名酒盈樽,名书、名画、名玉、名铜环而拱一富春图。尝闻天上有富贵神仙,岂胜是耶?又闻子久当年,元是仙人,故遗此迹与问卿游戏耶?
释 文:
国变时,问卿一无所问,独徒跣而携此卷,嗟乎。此不第情好寄之,直性命徇之矣。彼五岳有真形图,而富春亦有之,可异也;当年此图画与僧无用追随,问卿护持此卷者,亦是一僧,可异也;庚寅画画,题画人来又适庚寅,可异也。虽然,余欲加一转语焉。绘画,小道耳,巧取豪夺,何必早记,载之记中也。东坡不云乎:“冰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记东西。”问卿目空一世,胸绝纤尘,乃时移事迁,感慨系之,岂爱根犹未割耶?庞居士不云乎:“但愿空诸所有,不欲实诸所无。”嗟乎!余言亦太饶舌矣!野老邹之麟识。
- 清 沈德潜楷书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释 文:
黄子久《富春山居图》系纸本,长尺许,阔三丈余,写付无用和尚者,起至正七年,成至正十年。未成时,恐人巧取豪敚,先书无用本号,后缀成立,见子久跋语中。后有沈石田、文文水、王百榖、董思白、邹衣白五跋。其元人及明初人跋,归石田时已经脱落矣。按子久於元四大家中为冠,而此卷又为生平神来之笔,比之右军兰亭不虚也。入国朝,归高江村詹事,詹事以六百金收之后归王俨斋司农,亦如其直。司农没,仆人挟之来苏,逾月无售者,旋转之维扬矣,计詹事、司农品地声势,极一时之盛。今不三四十年,如春花飘零,云烟解散,而山人笔墨长留人世间,洵穠华难久而漠寂者多味外味也。雍正戊申观於黄鹂坊某氏,时六月二日。
戊申岁,於黄鹂坊某氏阅黄子久《富春山居图》,时俨斋王司农家人持卷求售,索直千金。吴中无大力者,将之维扬,后亦不知所之矣。乙卯秋,予寓京师,程子蒓江于安氏借得此卷,邀予往观,不啻重其故友也。书在明白为白石翁物,后归樊节推,最后归吴明卿。入国朝后,归高江村,后归王俨斋,迄今在三韩安氏。予既奇前贤名迹流传人代,若有鬼物呵护,其间又以文人学士不能有之,而为之主者惟侈宝玩之多、贾直之重以为豪举,此卷亦未为得所也。后有如白石翁者,或更当归之。右沈德潜二跋。乾隆丙午仲冬月。臣金士松奉勅补书。
- 清 金士松楷书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释 文:
此石渠宝笈次等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乃安岐旧物。沈德潜所为两跋。自明沈周至本朝高士奇。王鸿绪。所珍藏叹赏者。及归天府。以校石渠旧藏富春山居图。始知公望真迹。久登秘籍。是卷特仿本之佳者耳。夫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其境地相远。淆于流别者。更何足道。若沈周以下。皆数百年来所称赏鉴家。而此幅又致佳本。当其赞美题识。流传珍弆。固自以为人世希有壮观。而不知一邱一壑之胜。不足与语岱嵩溟渤之境。一吟一咏之美。不足与入礼乐文章之府也。至伏读御制题公望真迹记。因一事获三益。触类于出治用人。即古人一笔墨之妙。而观其通。见其大。盖无在非精义要道之发。以公望之灵思神笔。具仰睿赏之有真。而即此规仿精良者。亦登次等。道无弃材。义有差等。仍命书沈德潜两跋于是卷末。更征化裁含覆之广大也夫。臣梁国治。臣刘墉。臣曹文埴。臣彭元瑞。臣王杰。臣金士松。臣董诰。拜手稽首恭跋。臣金士松敬书。
临池学书,学无止境
温馨提示:本期资料编选自互联网,仅供公益欣赏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