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个人都有跨越阶级的欲望,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

19世纪的法国如此,当代亦如此。

《红与黑》这部由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司汤达写成的小说,讲的是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有这么一个叫于连的年轻人,他出生在木匠家庭。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聪颖好学,从小就受启蒙思想熏陶,具有反抗精神。

虽然只是个平民青年,但是他有抱负,有才华,有进取心,他不仅仅求得温饱,也不满足于现状,他也想通过个人的奋斗,向上跃迁。

为什么跨越阶层这么难(那么努力想要跨越阶层)(1)

(二)

在他面前,有2条路可以供他选择。

一条是“红”路,参加革命。

但是在复辟时期,平民子弟想要立功战场跃升将军,已经无法实现。

一条是“黑”路,披上教士的黑袍。

于连目睹了圣职人员的荣耀,想要通过这个手段,跻身上流社会。但好在他本性纯真善良,所以他及时悬崖勒马,而没有一路“黑”下去。

这两条路,他都没有走通。

为什么跨越阶层这么难(那么努力想要跨越阶层)(2)

(三)

于连虽然只是平民青年,但是却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起步已经比很多人要高了,他只是想求得一个更高的社会地位,只不过被打击得体无完肤。

一方面,确实有社会的原因;

于连的毕生所求就是像拿破仑一样从低层奋斗成为英雄,但所处的时代偏偏是最腐朽最迂腐的封建礼教复辟时代,他厌恶那些所谓的贵族,潜意识里将“勾引上层女性”当作“所谓的贵族也不过如此”的象征。

另一方面,也是他自身的性格使然。

他因自己的出身,而感到自卑怯懦,这也间接导致了他把自己的自尊看得很重,从而变得自傲,不可一世。

举个例子,于连通过恐吓市长要离开的方式让自己的工资变成50法郎,结果只是让市长从孤儿院的压榨变得更严厉了,而且于连就像瑞那夫人一开始说的,你对他体贴入微,只会引得他傲慢无礼。

为什么跨越阶层这么难(那么努力想要跨越阶层)(3)

(四)

但于连身上又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比如他理想、有抱负、不满现状、要求民主平等、富有反抗精神。

比如他一生都在追求,曾以不凡的勇气、激情、自尊和胆量与命运进行抗争。

比如他不甘愿出卖灵魂,也不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

等等……

为什么跨越阶层这么难(那么努力想要跨越阶层)(4)

(五)

于连不是命运的宠儿,他的每一次努力,都在即将达到胜利彼岸时成为泡影。

他这一生,不过是通往不幸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于连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一生。他的悲剧告诉我们,在那个年代,哪怕你有上进心,哪怕你想努力往上爬,你想跨越阶层,你想跻身上流社会,不够厚颜无耻是不行的,甚至要丧尽天良,用他人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肩章。

为什么跨越阶层这么难(那么努力想要跨越阶层)(5)

(六)

《红与黑》这本经典小说,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司汤达真的是剖析人类内心活动的大师,他能把于连这个人物构建得如此丰满,一边自尊自爱、勇敢真诚,一边自卑怯懦、虚伪傲慢,把于连的矛盾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本书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于连的命运也是法国社会变迁的缩影。从拿破仑时代的宏伟,到复辟王朝的堕落颓唐,无数个有野心有抱负的青年,都在巴黎这个染缸里尝尽了人生的辛酸。

为什么跨越阶层这么难(那么努力想要跨越阶层)(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