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店经营模式(拥有5000家维修厂的宁波车后市场)(1)

前言:汽车后市场是典型的具有同城规模效应的行业,以城市为单位构建网点和生态是一种重要的选择,因此,汽车服务世界推出《城市视角看2020年行业进程与风向》专题以飨读者,本文为系列专题第三篇,这次的主角是宁波。

作者 | 拉面安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有人形容这座“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城:一个实力远大于名气的地方。

在浙江,宁波的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杭州,但是名气却远远不如杭州,甚至比不上温州。

根据3月份公布的全国主要城市2019年度统计公报显示:宁波以11985亿元的地区总产值排在内地城市第12位。

据统计,宁波拥有多个万亿级产业,“汽车业”榜上有名,其身上有着许多与“汽车”相关的成就标签:

宁波第一大产业就是汽车产业,占据全省的“半壁江山”;

2019年,宁波二手车交易量达63.58万辆,居浙江省第一,全国第二;

280万的私家车保有量,稳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名;

但就是这样一个汽车业如此发达的城市,其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却略显“滞后”。

至少,在行业日益走向“连锁化”、“规范化”的进程中,宁波本土独立售后企业的步伐着实慢了些。

此前,汽车服务世界曾报道过上海的汽车后市场发展现状。如果说上海是一片“埋葬了诸多连锁梦却生出了更适宜强者的土壤”的肥沃土地,那么宁波似乎有些像一块盐碱地,至今未曾种出成型的行业内知名“本土化独立售后连锁”。

一、宁波售后怪象:连锁在这里很难起来

粗略估计,宁波这座城里,维修厂的数量大概约在5000家上下,这个数量级并不算小,但似乎并没有行业人士耳熟能详的本土化知名连锁存在。

在与汽车服务世界专栏作者禹斌聊天过程中,汽车服务世界也提出了这个疑惑,禹斌也给出了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答案:好像没有吧?

禹斌说:“连锁在这里真的很难起来,本地的就不说了,没有知名的;但外地的连锁企业也没那么好做,小拇指在这片市场做了三年都没做起来。宁波的后市场就好像有自己的保护屏障一样”。

禹斌所说的屏障,主要是指宁波发达的汽车业“本土特色”:

在保险业务方面,宁波是全国首个创新保险的试验点,保险公司自己卖,不返点,周期短,保险公司与维修厂的合作过程中占据极强地位;

在配件供应方面,都是宁波本地的供应商,其他地方的企业无法进入。

氧车乐总经理刘智全也肯定了宁波汽车后市场发展的短板。“在我做4S店的时候,宁波的汽车后市场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成规模。大多是个人老板,至于本土化连锁,以前没有,现在听到的也少。”

二、是不是宁波当地4S集团太强了?

除了“保险公司势力”和“本土强势配件供应”的原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正式探访宁波市场前,汽车服务世界曾有一个猜想:“是不是宁波当地4S集团太强了?”

这并非没有凭空臆测,而是基于客观存在的事实依据。

第一是客观数据,宁波的4S店数量庞大。

2019年,宁波的汽车保有量(排名15)为277.3万辆,这一数字,与广州(排名14,280.3万辆)差距并不大。

汽车维修店经营模式(拥有5000家维修厂的宁波车后市场)(2)

制图:汽车服务世界

但是,在4S店总量上,宁波共有307家,而广州仅有111家,保有量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宁波的4S店保有量却是广州的近3倍。(该数据由“58汽车”查询所得)

汽车维修店经营模式(拥有5000家维修厂的宁波车后市场)(3)

制图:汽车服务世界

轿辰集团执行总裁马晓勇直言:“宁波光宝马4S店就有十几家,这一密度基本上可以媲美北京的网点布局。”

第二是客观事实。宁波当地的部分4S店集团,在售后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以轿辰为例,作为当地汽车服务圈的老大,轿辰旗下拥有50余家子公司、37家品牌4S店,在售后方面,轿辰的“轿辰会”会员俱乐部锁定了20余万车主。

轿辰集团副总裁王安平曾说:轿辰集团在宁波新车市场份额占比为22%,售后市场份额占比为25%。

马晓勇也肯定了售后业务在轿辰业务体系中发生的比重变化:“轿辰的销售业务产值比例在慢慢缩小,售后业务产值逐步提升。”

但是,几经走访过后,几位采访对象对这一猜想并不全都认可。

宁波车拍档创始人、宁波市汽车售后服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序说:“判断4S店强势与否,我们要看它的发展历程。轿辰早先时候有50多家店,现在只有一半;明日当时有十几家4S店,最后破产倒闭了;中基也就只是那几家店。”

后车站创始人哈申其木格也不认为,4S店过分侵占了独立售后连锁化发展的空间。“4S店大家是认同的,但是4S店本身的体量和选址分布决定了车主洗车、小保养的时候不会去4S店,因为距离远、耗时长,所以在售后服务方面,独立售后其实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三、天然“做事故车”的场所?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杨序、刘智全等人给出了另一个「宁波为什么没有本土化知名的独立售后连锁?」的答案:早期的宁波,并没有成立独立售后连锁品牌的土壤,如今也难以冲破行业本身发展的局限。

宁波向海而生,免不了风雨的侵袭。

得益于变幻无常的多台风气候,早期的宁波市场,真假事故车业务量相当大。

用杨序的话说:“这里是天然做事故车的场所,很多人眼里理所当然只有「暴利」的事故车业务。”

那些年的宁波,究竟事故车业务有多好做?刘智全有最直观的感受:“以前我们做奔驰事故车,随便修一下10多万的产值就有了,产值的递增异常明显。”

一方面,事故车的利润本身就足够大,另一方面,有些修理厂还会用副厂配件去替代原厂,单纯赚事故车业务上信息不对称、配件的差价,大家就能活得极好。

靠天吃饭、躺着赚钱的年代,你跟行业讲要精细化、管理化、服务价值,做连锁,谁听?

然,成于斯败于斯!

杨序直言:“都知道这个钱好赚,大家一窝蜂都去做,所以事故车早就不好做了,偏偏很多人没来得及醒悟,没来得及转型,其他城市很多人开始攻‘美容保养’,做‘连锁体系’,宁波这方面的起步要晚不少。”

如今,宁波的事故车业务,天然优势仍在,但却面临着剧烈的同行竞争、严苛的监管大环境、骤减的盈利空间等困境。

王安平早前就曾概括:“如今的宁波事故车维修市场,是劣币驱逐良币:事故车黄牛已成灰色产业链、配件市场混乱等,让规范经营的维修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氧车乐赵肇丰也表示自己不将事故车业务的考核作为重中之重:“宁波市场的事故车业务早已被瓜分完了,利润空间更是今非昔比。我们集团也不把事故车的考核作为一个重点项目,只有2万。”

四、“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

有一点很奇怪,宁波市场上,外来售后连锁品牌并不算少。

粗劣统计:在宁波,车享家有49家店、途虎养车工场店有37家店(如果算上加盟数量近100家)、驰加汽车服务中心17家、养车无忧6家……(数据来源:官网及大众点评查询)

如此看来,本土连锁不成气候,真的是土壤有问题吗?这片土壤上,如今都有哪些不同的“本土”对象存在?他们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 过饱和的个体维修厂

杨序说:宁波的维修厂数量,处于过饱和的状态。

“以2018年的汽车保有量做对比,宁波是254万辆,常熟是47.27万辆,差距是5.3倍。而维修厂数量上,宁波是5000家左右,常熟是400家左右,差距是12.5倍。”

“这说明什么?我们的门店太多了,独立售后的空间其实很大,但都被数量庞大的个体维修厂占领了。”

除此之外,走访过程中,汽车服务世界发现,不少宁波本土的单店、尤其是老牌单店,活的相当滋润。

汽车服务世界探访了沧海路上最老的汽车美容店——新美鹰,这家依靠洗美业务做出了“30几万的月产值”的单店,即使近些年周边陆续又开了几家洗车店,它的生意依旧不差。

• 实力不足的小微连锁

宁波并不是没有连锁,只是规模普遍不大。禹斌也发现了这一现状:“最多是同一个品牌有两三家门店。”

哈申其木格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宁波本土的独立售后企业,凭自身力量没办法快速打造成规模的连锁体系。

“资金、团队、供应链三者,绝大多数独立售后自己都是凑不全的。有资金的没团队,有团队的没资金;供应链也是,企业规模小的时候,没什么大问题,如果想做大,供应链就是大问题。”

• 做不好独立售后的经销商集团

实际上,一些宁波本土的4S店集团,曾有意识的去做本土化独立售后连锁品牌。

轿辰集团曾在2015年与北美最大钣喷连锁品牌AUTOMAN大师钣喷联合打造了汽车后市场延伸服务新品牌“轿辰驿站”,专门做钣喷快修业务,成立第一年便发展了7家门店。

杨序也说:“宁波另一个4S店领域的老大哥中基十几年前就想做独立售后,当初的目标是想做奥特巴克斯。”

但结果未达预期。

为什么「4S店集团做不好独立售后」?马晓勇的答案是:“4S体系与独立售后的管理观念其实是相互冲突的,并且很难改变。”

它们实际上是两个售后入口,但是实际服务过程中,员工和客户都会奇怪两者有什么不一样,到底该怎么做,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是左手打右手。

看清这三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后,「宁波为什么没有本土化知名的独立售后连锁?」这个问题的另一答案浮出水面。

本土的个体维修厂、小微连锁以及经销商集团,在共同生存、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并未起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加分作用,反而衍变成出了一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

但是,外部势力却有先天的资金、供应链、团队优势,刘智全说:“外来的平台势力已经在抢占市场了,ATJ、途虎等平台企业,还有各个主机厂势力,这些群体一进来动作就特别快,砸钱圈地,这是地方企业做不到的。”

五、“宁波当地人,很少能沉下心做汽修”

只因有人,行业才能成型。

马云曾说过:“我们没有放弃第一天的梦想,我们还要走下去,我们还要走96年。”十几年后,阿里巴巴在他的带领下走向了成功,市值5700多亿美元。

但是,宁波的汽车后市场行业,却少有这样不懈的追梦人。

哈申其木格感慨:“宁波很少有人愿意沉下心做汽车后市场。”

在“生意门路多”的宁波人眼里,汽修业“开单店利润太少、做连锁资金回笼太慢”,其他任何行业可能都比汽修行业轻松。

杨序直言:“宁波当地的有钱人很多,但是,这些人却并不爱“赚汽修行业的辛苦钱”,更偏爱金融、房地产等投资回报率快的行业。”

刘智全说:“开汽修店,选址、选业务、抓内部经营……尤其是要接地气,不接地气做不了车主的生意、接地气就一定是日晒流汗,即便如此,赚多少钱还不好说。行业里哪个老板没有自己钻过车底修车?”

最重要的是:大多数人有能力的外行人,对于汽车后市场仍处于观望状态,宁波人也不例外。

“如今,宁波市场上想投汽修行业的,大部分都是行业上游供应链平台,因为他们想把市场做大,跨界过来的还是太少。”马晓勇说道。

六、本土连锁正在新生

好在,宁波的汽车后市场,新生力量已然开始布局连锁。

2015年成立的氧车乐,3年多时间发展了7家门店,已经成为了宁波当地少有的本土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

从成立之初,氧车乐就是奔着成功的区域连锁目标前进着,刘智全说:“我们很早就开始积累客户池。宁波加上宁海区域,30058个会员组成了氧粉俱乐部,是我们最铁杆的粉丝。其中BBA客户占比达70%,这类客户不是因为图便宜选择了氧车乐,而是因为便捷、专业,因为氧车乐很多项目的价格跟4S店差距并不大。”

哈申其木格也是一个有着“本地连锁”大梦想的人。

2017年,她的“后车站”首家门店开张。在没有任何宣传投入、不进行预付卡充值的情况下,一月内招募会员近200人;2019年,后车站的第二、三家店面也正式开业。

采访过程中,杨序的一段感慨,让人看到宁波汽车后市场本土连锁有“成功”的希望。

“宁波汽车后市场,竞争最厉害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剩下的就是耐心成长,静待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