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汉字,凝结了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灵魂,是我华夏的血脉源源流淌,凝结了无数先人的智慧,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瑰宝,是我们的根。

一、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

了解汉字文化及演变过程(汉字之美之二十汉字发展简史跨越时空的爱恋和超越世俗的一脉相承)(1)

仓颉造字传说:

多数史学专家认为仓颉是汉字的发明者。

最早记述仓颉的是荀况的《荀子》,吕不韦《吕氏春秋》、韩非《韩非子》也提到此公,

创造者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仓颉,历来被人们尊为文字始祖,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

另两种说法。伏羲造字过于神话,而“书画同源”显然不具备逻辑性、统一性和权威性。

二、汉字的演变

我国的汉字经历了多个阶段,大致如下:

1、甲骨文(距今大约8000年)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也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最早由王懿荣发现。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于2017年11月24日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金文(距今大约3300年)

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3、篆书(距今大约3000年)

篆书(篆文,篆体)是古老的汉字书体,广义指隶书以前的书体,狭义则特指大篆和小篆。

篆书笔法瘦劲挺拔,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居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较籀文更易书写。现代汉字就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

4、隶书(距今大约2200年)

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风格,一般认为它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我推测隶书最大的成因是因为发明了毛笔,书写可以舒展自如,而不再受制于石头和骨头的锋芒与脆弱。

5、草书(距今大约2000年)

草书(别称:藁书)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具有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的特点。

它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类,在书写过程中要遵循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的章法原则,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即为今草。

6、楷书(距今大约1800年)

楷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该风格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其中可分为大楷、中楷、小楷。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是楷体四大家。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7、行书(距今大约1800年)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1]。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书法字体,各具特长,风格鲜明。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潇洒自如,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汉字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美学,每个汉字,犹如一个个可爱的精灵在格子里跳动着,细细打量,汉子之美令人陶醉。

了解汉字文化及演变过程(汉字之美之二十汉字发展简史跨越时空的爱恋和超越世俗的一脉相承)(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