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前小段,乃是根据左宗棠的历史真实、情绪,进行的虚拟。光绪十一年端午节,左宗棠做了什么事儿,我们无法得知。但历史留下记录的却是:端午节过后的五月初六,他便提交辞职,并在79天的时间内两次提交辞呈。然而,就在清廷终于允许他病退,左宗棠知道自己即将获得“自由”的时候,他竟溘然长逝!

由此,我根据我对左宗棠历史的了解,虚拟了“端午畅想”这一情节。但本人觉得:这样的畅想,才真正的符合左宗棠的性格、历史的真实。虽然“端午畅想”这个桥段在本无所占比重不到十分之一,但却是左宗棠一生比较真实的“虚拟”。

在上文“1449年中秋到1450年端午,于谦看似大权在握”中,我曾说,“端午节”无论是因为什么而形成,但纪念屈原、伍子胥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某种意义上说,“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失意英雄”的节日。

左宗棠在端午节后立刻提出辞职,“端午节”那个日子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为国为民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一位民族英雄,在人生的最后80天里,其实并不快乐!他的不快乐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清朝自我失去了一次重新崛起的最佳机会”、而是自己的拥护者们的未来岁月!

左宗棠知道何时勇退(左宗棠端午畅想)(1)

端午节畅想:哀莫大于心死!

1885年6月17日,正是光绪十一年五月初五端午节。

73周岁的左宗棠一边过着节,一边喘着。他的身体瘙痒无比,心情极为烦闷!一方面,中法战争不败而败,大局已定!虽然他知道冯子材还在琢磨着做些什么,但作为“抵抗派领袖”的左宗棠知道:事到如此,已然无法转回了。

想到自己的一生,左宗棠感慨万千!

三次科举失败,本想自此在乡间了此一生。农余之时做些幕府师爷之事,为后代积累更加厚重的资本。然而,太平天国起,自己既不愿为清廷效命,也不想为太平军卖命。自己决定两不相帮,也算快活度日、不知魏晋岂不快哉。

万不想,自己虽身为农人,但大名远播。张亮基、骆秉章这两位湖南巡抚先后慕名迎请,自己终于踏入反太平军的幕府生涯。最终,以师爷之身、举人之身、以军政之才得到湖南军政界认可,终于锻成“一鸣惊人”的基础。

左宗棠觉得,他最要感谢的人就是骆秉章。

之后,他在曾国藩指挥下逐渐从浙江、江西独自率“楚军”迎战太平军,终成“三巨头”之一。想到此处,左宗棠老眼昏花间留下数滴眼泪。

左宗棠知道何时勇退(左宗棠端午畅想)(2)

左宗棠再次觉得身上的瘙痒更加难受了,连忙对站在身旁的买来的女子说道“痒!很痒”,女子一听,连忙用老头乐为之止痒。

左宗棠觉得心情舒畅多了,但一想到两个月前停战的“中法之战”,左宗棠便心有不甘。左宗棠怒道:“误国!误国呀!”

中法之战,不败而败,左宗棠怀着“一战而振奋人心”的心情抱着很大的期望。

后世许多人觉得“一战而振奋人心”能改变当时的国情吗?却不想,国情的改变是一步步地小改变成质的改变。

二十年心血毁于一旦,我还能有二十年嘛!

“洋务派”借此可以声威大震,抱有对外妥协之心者将势力大减。在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之心者大增的情况下下,“向西方学习”的相对清廉者们的主张将会得到更多的人支持。在此情况下:

加快自身武器的自我仿制和自造将成为朝中主流;

像左宗棠那样,既真心向西方学习,又不忘抵抗外辱的人,将真正扬眉吐气被朝廷重用。

“一战而改变朝廷政坛格局”也未可知,至少政坛格局会向“真正的改革派”一边走。

然而,一切希望都灰飞烟灭了。

朝廷又回到了“被打一次,嚷嚷自强一次,迅速继续燕舞莺声一次”的旧态。可左宗棠没有二十年的寿命了!然而,结果却是自己二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左宗棠知道何时勇退(左宗棠端午畅想)(3)

在中法之战中,左宗棠在1865年努力为中国打造的福州船政局几乎被摧毁。看着马尾造船厂、船政学堂、福建水师的残破。左宗棠的心犹如刀割一般,为此,左宗棠再次老眼流泪,心中悲苦道:二十年心恢复到初始呀!可我,可我,我还能再有二十年吗!

想到此处,左宗棠心情非常糟糕。喘的毛病让他感到一阵眩晕,那年轻女子立刻为之捶背递水。

“中国未败,法国未胜”者的短视

左宗棠知道中法之战,自己和楚军、湘军兄弟以“最大的决心”,意图捍卫“中国之尊严”,却不想被西太后、李少荃所破坏。“以不败”换取了“败战”的成果,法人经此一战,内占千年中国之藩属、外掠两广云贵之经济利益的企图已然完成,实乃“不胜而胜”。然而,中国未败反而小胜,如此卖国之急切,西太后无非权力争夺已然胜利、不想徒增危险而已,李少荃无非夺左宗棠之权耳!

李鸿章夺左宗棠之权,早在1870年左右就昭然若揭了,借“金积堡战败之机”,意图让淮军控制陕西!所以,中法战争不败而败的结局最大获取者就是李鸿章。

在今天,竟然有些人会说“中国未败,法国未胜”,中国未败乃未签割地赔款条约,乃是一大奇迹。法国未胜则是虽企图已成功,但法人“世界第二”的名声遭遇重创。此乃胡言乱语,当我中国人不识世界史?

法人“世界第二”?色当一败,皇帝被擒,哪有什么“赫赫威名”!

其实,这些人不过是以《澶渊之盟》抛弃千里领土、百万百姓的丑视作光荣而已;

以抛弃数千年、中国历史的责任为乐而已;

他们以自己的快乐为本,而不屑去管天下的悲苦,甘愿去做宋人罢了。

须知,宗泽亡前呼“渡河”,陆放翁故也难忘北国之春——家祭无忘告乃翁,千百年来有多少人传唱过!!!

悲夫!

左宗棠知道何时勇退(左宗棠端午畅想)(4)

80天后,左宗棠亡前呼“渡海”!左宗棠再次化为宗泽。

左宗棠亡前“呼渡海”,绝对是英雄临终前的悲鸣。可以划破时空的限制,影响后世之人的心愿!

天下的尊严是靠“争”来的,而不是靠“买、卖”交换来的!“中法合议”没有丧失领土、没有赔款就是胜利?这与“澶渊之盟”放弃收复幽云十六州、放弃中原政权北大门后宋人上下与后世人的自鸣得意多么相似!

你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就如此体现?

端午后左宗棠两次向清廷递交病退申请

心血已丧,爱将被害,左宗棠觉得累了。20年前,左宗棠在闽浙大地率“楚军”所开始的海防事业、创立海军的事业、打造中国军事工业基础的事业,通通失败了。左宗棠觉得自己已经再无20年,重新搭建起基础。

再回想,胡雪岩被破产,王德榜被陷害,刘璈在夷洲也是险象环生,左宗棠希望自己多活几年,为自己的爱将们、曾帮助过自己的人们不要因为支持他而受到打击。左宗棠决定趁着自己还活着,好好调养身体,多活几年,为他们做些什么。所以,左宗棠决定赶快辞职。

五月初六,左宗棠上奏《肯恩交卸差使回京复命并恳先行开缺回籍条理折》,希望自己回家养病。清廷不许,只准在京调养、请假一个月。

六月十七,左宗棠再次上奏《再恳交卸差使展假回籍折》,再次恳请清廷允许自己回湖南老家养病。

左宗棠知道何时勇退(左宗棠端午畅想)(5)

七月二十六,左宗棠接到清廷同意他回家养病的旨意后非常高兴,连忙交代公事。不想,第二天,左公竟溘然长逝!

清廷顿失真正擎天一柱!

左宗棠的性格、重社稷与自尊自强,使其在晚清未能最终成功

从左宗棠李鸿章的遗折,看文襄文忠二人临终前最真实理念

宋有莫须有,明有意欲,可能也许可杀岳飞亦可杀于谦,更可杀天下

头条搜索可以搜到很多与本文相关的新闻, 可以点击下方卡片搜索关键词查询。例如左宗棠、李鸿章、自主科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