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做过噩梦,比如梦见被追杀、从高楼上坠落等等,可能还有过从一个噩梦中突然惊醒,醒来发现自己满头大汗?有些噩梦可能还会影响起床后的心情。

其实噩梦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还和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一周内做噩梦超过2次,会明显增加高血压、心梗或其他心脏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为什么要保持心理平静(心血管病患者常做噩梦)(1)

在考虑了年龄、种族、性别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频繁做噩梦会增加51%的高血压风险、50%的心脏病风险和132%的心梗风险。

在进一步考虑吸烟、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因素后,频繁做噩梦的人患上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均升高了43%。

总之,这项研究提示我们:很少做噩梦的人,在心血管健康方面更有优势;而频繁做噩梦(一周超过2次)对心脏和血管是一种威胁。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做噩梦?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睡着之后,几乎都会做梦。很多人每晚会做3~5个梦,多的可能做7个,只不过很多人醒来不记得自己做过梦。

睡眠存在一个生物节律,即大约在90~100分钟的时间内经历一个有5个不同阶段的周期。

心血管疾病为什么要保持心理平静(心血管病患者常做噩梦)(2)

01睡眠阶段分为五期

国际睡眠医学将睡眠阶段分为五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

阶段1——入睡期

入睡期是睡眠的开始,此时脑波开始变化,频率渐缓,振幅渐小。

阶段2——浅睡期

浅睡期开始正式睡眠,属于浅睡阶段。

阶段3——熟睡期;阶段4——深睡期

阶段3和阶段4是沉睡阶段,不易被叫醒。

这四个阶段的睡眠共要经过约60~90分钟,而且均不出现眼球快速跳动现象,故统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

阶段5——快速眼动期

在阶段5,脑波迅速改变,出现与清醒状态时的脑波相似的高频率、低波幅脑波,但其中会有特点鲜明的锯齿状波。

通常会有翻身的动作,并很容易惊醒,此时除了脑波的改变之外,被试的眼球会呈现快速跳动现象,称为快速眼动睡眠的睡眠阶段。

如果此时被唤醒,大部分人会说正在做梦。

心血管疾病为什么要保持心理平静(心血管病患者常做噩梦)(3)

02人为什么会做噩梦呢?

而人为什么会做噩梦,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 精神压力大。

▪ 服用某些药物。比如有助扩张血管的药物。

▪ 睡眠不足。

心血管疾病为什么要保持心理平静(心血管病患者常做噩梦)(4)

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病、房颤和高血压患者,频繁做噩梦要引起重视,可能是疾病发生变化或加重的信号。

这是因为心脏病患者更可能出现呼吸问题,导致大脑供氧量降低,引发噩梦。

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