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黄叶,落叶。②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③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④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⑤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思,心绪,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译文】蓝天白云,黄叶遮地,秋色连着水波,水波上寒烟凄迷。斜阳映照着群山,蓝天与白水连在一起,色彩浑然如一。枯干了的离离野草无情无意,向远处延伸着,延伸着,直到斜阳之外的天际。

思乡的情怀令我惨惨戚戚,旅居塞外更加深我的愁思。日日夜夜都寂寞难耐,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苦挨着时日。明月映照之时,千万不要到高楼凭栏独立,因为徒自望乡而又回归无计。闷酒进入愁肠,全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真是徒增忧愁。

秋风落叶满山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1)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愚见】“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放眼望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山中那层层绿树、红叶、黄叶交相辉映,展现出醉人的风姿,在深秋艳阳的照耀下,在清澈水流的映衬下,美不胜收。坐在石头上,久久不愿起身离去。而这时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等颂扬秋季的美丽的诗句,不断出现在偶的脑海中。

【说明】图片及部分文字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只是普通的诗词爱好者,请宽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