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回到家,

洗个热水澡,

美美地睡一觉,

对很多人来说是“基本操作”,

但对于一些老人来说,

洗澡却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儿。

数据显示,

2020年,

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超过4200万。

对于耄耋之年卧病在床的老人来说,

洗个澡需要全家人大费周章,

小心翼翼地“伺候”,

麻烦不说,

稍有不慎,

还可能出现摔倒等意外。

为了让老人家们能好好洗个澡,

“助浴师”们来了。

从“有意思”,变得“有意义”

这天,光是准备热水就花了半小时,打起气泵、充起浴缸,箍上塑料布,终于准备好了,张爷爷突然摆摆手:“不洗”。

“一会儿我们回避。”工作人员解释。

入浴前得先给老人量血压。如果是第一次洗,还得签一份服务合同,没有插管、外伤、高血压、暴力倾向等情况才能接受助浴服务。

两个女孩做完测量和登记,“爷爷,我现在就走,到外面等您”。剩下两位男助浴师,两边稳稳地架着张爷爷坐进了浴槽。

一群年轻人的夜生活(这群给陌生人洗澡的年轻人)(1)

张爷爷是一位志愿军老战士,今年91岁了,有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去年摔了一跤后,饮食起居就离不了人。洗澡,是其中最难的事儿之一。儿女们也六七十岁了,弄不动不说,爷爷自己也不情愿,“我爸年轻时候可要样儿了……”

在我国,约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4000万失能或部分失能的老人,几乎都面临着“洗澡难”的问题。“上门泡澡”这项服务,却几乎是一个空白。

直到一两年前,上门帮助老人泡澡的“助浴师”才开始在部分一二线城市出现。让人意外的是,干这行的,有不少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唐博是这个助浴师团队中的一员,“80后”,1米92的大高个儿,以前曾是机场地勤人员,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辞职后去开过店、干过卫浴安装的活儿,接触到助浴师这行后,就一直干到了现在。姥姥姥爷带大的他,和老人格外亲近,“家里有一个失能老人,氛围就会比较压抑”,他告诉记者。

张爷爷家里有块“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在一场空袭中,张爷爷在山洞保护发报机,侥幸存活,却被炸伤了腰,落下病根。唐博记得,张爷爷一提起这件事,就湿了眼眶。

“跟客户聊天很有意思。服务了几次以后,感觉到客户需要我,有意思就变成了有意义。那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爷爷,家里面女儿叫什么他都不记得,我去了之后,他居然会记得我的名字,叫我小唐。”

一群年轻人的夜生活(这群给陌生人洗澡的年轻人)(2)

从“不被理解”,到“先行先试”

长期卧床的老人,如果不能定期洗澡,身上和房间里就会有味道——一种混杂着汗味、药味甚至排泄物的味道,被人称作“老人味”。

而照顾失能老人,要做的事很多,不是不想给他们洗,而是实在很难。能每天用毛巾给老人擦拭身体已经很不容易。

比较专业的助浴团队来帮老人洗,从老人入水到出水,大约30分钟,泡澡、洗头、搓身、冲洗四个步骤,加上前后准备工作,上门一趟就得至少两三个人,总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一次收费四百多。

市面上提供的“上门助浴”服务,以擦浴和淋浴为主,价格在一两百元之间。现在,在北京,类似的机构也不过三四家。这个成立了仅一年半、一共有六名助浴师的创业团队,一开始几乎接不到单。

“70后”李民花说,团队曾“冒失地”拜访社区,“我问,能不能免费给一百位老人洗个澡?人家用非常怀疑的眼神看着我们——你们是干吗的?你们之前洗过吗?你们到底能不能保障安全?”

关于助浴,当下暂时还没有准入等规范,现有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质,并没有强制性,也与助浴师这一细分领域不太匹配……市场空白,也是标准的空白。

“90后”王娇,之前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了九年。她2017年就发觉,“上门助浴”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

“为什么没有马上付诸行动?”王娇说,感觉市场还没有准备好。

王娇的姥姥是一位半失能老人。年近六旬的妈妈得90度弯腰给姥姥洗澡,每次洗下来都出一身汗,感冒了好几次。王娇看在眼里,终于下定决心,和李民花合伙创业。

一群年轻人的夜生活(这群给陌生人洗澡的年轻人)(3)

今年2月,《“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发布,“发展老年人助浴服务”入列其中。

不断拜访社区、对接养老驿站,团队接单量慢慢有了起色。现在,每个月能有一百多单。

一群年轻人的夜生活(这群给陌生人洗澡的年轻人)(4)

跟拍结束不久,他们就接到北京市有关部门的电话,询问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扶持。他们近期和社区入户走访也有共鸣——深度助浴,是失能老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工作人员鼓励团队,按自身制定的服务流程标准,先行先试。

王娇觉得,未来,还会有更多人进入养老行业,包括年轻人。“它并不只提供服务,还会涉及对老人心灵和精神需求的满足。行业的形象变了,吸引力会提升。这件事,我想一直做下去。”

“好好洗澡,好好活下去”

除了这个初创的助浴团队,还有很多助浴师藏在民间。90后河南安阳小伙王迁,是“误打误撞”进的助浴行业。

在医院做兼职护工的时候,王迁发现了卧床老人面临的洗澡难题。他在网上搜索帮助失能老人洗澡的方法,自己购入了一套设备,试着给自己服务的病号洗了澡,“发现效果还可以”。

一群年轻人的夜生活(这群给陌生人洗澡的年轻人)(5)

深入接触助浴行业后,王迁发现,做助浴师并不只是给老人洗澡那么简单。

每个步履蹒跚的老人,都曾年轻过,都曾是意气风发、身强体壮的姑娘小伙。人到暮年逐渐失能,连最基本的吃喝拉撒都要别人帮忙,身体衰老的同时,精气神也被削弱。

“孤独、不被理解、没有自尊,是很普遍的事。”

一些比较悲观的老人,曾在洗澡时对王迁说“不想活了”,觉得自己的存在是这个世界的累赘,给人添了麻烦。

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程,最缺的是精神上的关怀。王迁想着,老人们为年轻人铺好了路,现在,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程,我们没有理由忽视他们尊严上的需求。

“这不是一份上不了台面的工作。”吃饭,洗澡,睡觉,在最基本的需求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每个人都会老,帮老人“澡”回尊严,也是在帮我们自己。

综合央视新闻《相对论》

来源: 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