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零点十分。

在经过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抢救无效后,毛主席永久地闭上了双目。

毛主席的逝世,让全国人民都陷入到了极其沉重的悲痛当中。而在周围一直陪伴着晚年毛主席,目睹着这一切发生的“专属理发师”更是伤心欲绝。

他始终无法想象眼前发生的一切,隐隐约约想起曾经与毛主席共同度过的17年,回忆生活片段中的酸甜苦辣,他终于忍不住,痛哭到失声。

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1)

而在看到躺在病床上,已经没有了呼吸的毛主席,他有些迟疑了,他似乎不想让已经“睡”下了的毛主席再受到打扰,毕竟毛主席的一生是那么的劳累,这是他难得的安静。

但想起毛主席一生都十分爱整洁,甚至有着一星期就要理发一两次的习惯,如今却因卧病在床多日,已有两三个月未曾理过发。

他还是毅然而然地拿起了推子,然后用它小心翼翼地在毛主席的头上缓缓移动,帮助毛主席整理头发,然后修面......

这位伴随着毛主席一起走到生命尽头的理发师,名字叫做周福明。他一生为毛主席理发不少于一千五百次,是给毛主席理发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理发师。

毛主席与周福明,两人的缘分是终于理发,但亦是始于理发。

周福明出生于1936年的扬州。

在历史上,江南一带一直素以“三把刀”而闻名遐迩,即厨刀、修脚刀、理发刀。

——而周福明能够在20出头的时候,就在这一带的理发领域闯出名堂,就铁定说明了他的技术与天赋之高,几乎无人能出其左右。

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2)

在23岁的时候的时候,他又代表理发行业出席了杭州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表彰大会,甚至还一举被选为了标兵,这又证明了他的品德亦是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

而这样一个有才又有德的青年,注定了将来他会在一个属于他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而不会一直在地方上被埋没。

1959年年底。

由于临近新年的缘故,周福明的理发店生意异常的火爆,周福明也是忙个不停。

但在中午的时候,市里的领导们居然找到了周福明。

问了他一些理发的问题:比如理一个头发要多久?理发有时候会不会紧张?诸如此类。

周福明听到这些问题其实很震惊,但他并没有多想什么,认为这可能只是简单地询问,毕竟自己刚成为标兵不久,问点技术上的问题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因此,周福明在思索片刻之后,就凭借着自己的记忆与经验,简单地回复了一遍。

而在听完周福明的回答之后,领导们很满意,于是便向周福明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让你给首长理个发。

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3)

周福明很兴奋,毕竟这是对自己理发水平的一种认可,于是他在忙完手头上的活后,便带上推子,梳子等工具,跟着上了车。

但到了目的地之后,带他来的一个领导却突然对他说:“我是毛主席的卫士长,今天理发的对象是毛主席。”

周福明听得有些蒙了,他激动得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万万没想到毛主席会在杭州,更没想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居然能有机会给毛主席这样的领袖理发。

不过在激动之余,更多的却是紧张。

周福明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他还是没有想到等待他的“首长”居然会是毛主席这种级别的。

而卫士长也似乎看出了周福明情绪上有十分明显的波动,于是连忙叮嘱道:“千万不要太紧张,该怎么理就怎么理,和平常一样。”

其实也难怪周福明会有些“蒙”,毕竟谁都没想到组织会让他这个从未与毛主席见过一次的人来理发。而本来也的确不会让周福明前来,主要的是当时不巧刚好有两个意外。

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4)

第一个意外:在杭州出差那天,恰好是毛主席的66岁生日。在生日那天,理发颇有“改头换面”的寓意,毛主席在这天理发有新的开始的意思。

而第二个意外:平时专门在杭州给毛主席理发的师傅生病发烧了。

在杭州地界,最为出名的理发师傅又是周福明,他又刚得标兵不久,这在冥冥之中又似乎像是注定了两人会相遇。

即有偶然,又存在必然。

之后在见到毛主席后,周福明冷静下来,扯着嗓子大喊了一声:“毛主席,您好。”这即是为了缓解情绪上的,同时也是为了让毛主席看到自己阳刚、有朝气的一面。

毛主席看着周福明,则微笑地说道:“你就是给我理发的周师傅。”

周福明听到毛主席回复后,连连点头。

虽然经验丰富,但这次理发毫无疑问还是周福明一生中难度最大的一次。

这从周福明的紧张程度上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已经是年底了,天气已经逐渐转寒,但是周福明额头上还是不断渗出汗珠。

而毛主席倒是显得很从容,理发的时候,也不愿意浪费时间,拿出了一本《二十四史》慢慢看了起来。

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5)

但毛主席的表现越是淡定,看书越是认真,周福明就越怕哪里会让毛主席感到不适,从而打扰了毛主席那难得的休闲时光。

周福明越想越燥热,不知不觉竟然脱得只剩了一件衬衣。

这一切,毛主席都尽收眼底,他看出了周福明的紧张,于是放下了手中的书,开始与周福明唠起了家常。

而这样一来,两人的关系便在不知不觉中被拉近了,周福明之前的紧张情绪,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周福明本来就技艺高超,在摆脱情绪上的困扰后,不到20分钟就把毛主席杂乱的头发清理干净了。

其实在聊天的过程中,同样也是毛主席对周福明的一种考察。而两人在聊天的过程中,毛主席对这个小年轻的各方面都十分满意,衍生出了想把他带回中南海的打算。

于是他在离开前对周福明说:“小周啊,把你带到北京去,你同意不同意啊?”

能够在毛主席身边,自然是莫大的荣誉。

周福明甚至没多想,便立马回复道:“主席没问题,我同意。”而毛泽东笑了笑,亲切地说:“莫急啊,还要去问问你的领导和家人同意不同意。”

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6)

如果说之前对于毛主席的敬仰是单纯地出于功绩的话,那么在听到这番话后,更多的则是对毛主席人品上的折服了——因为毛主席在任何时候,都不曾忘记过主次、公私原则。

这也更加坚信了周福明想去北京的决心,因为在这样一个伟人身边工作,与他一起度过最后的岁月,或许将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幸运。

于是周福明在料理完剩下的工作后,便立马与家人告别,跟随毛主席来到了北京,而这一呆便是17年之久。

很多人觉得,理发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职业,只要做的经验丰富了,自然就手到擒来。

所以在不少人看来,给毛主席理发,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克服好心理上的问题,一切都手到擒来。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经验对于理发而言,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但单纯的凭借“经验”只能保证理发师能够做好,却不能够做精,理发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一门艺术。

而艺术的性质就决定了它需要具备一些创造力,因人而异地设计各种发型,而不是单纯刻板的修剪,很显然周福明就是一名极其具备天赋的艺术家。

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7)

他在给毛主席的理发过程中,似乎已经把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到了极限。

毛主席并不是一个对理发极其挑剔的人,一般只要舒适就行了,但奈何周福明想尽量让毛主席的发型显得更加完美,毕竟在自己心中,毛主席一直都是最完美的存在。

他不能,也不愿意让毛主席的形象有一丝丝不“整洁”。

而毛主席的早年的发型虽然不固定、不讲究,有平头、也有分头。但是晚年的形象却是深入人心的,基本都是“右多左少”的背头发型,因此这个特点不能随意改变。

——也就是说能够给周福明发挥的空间,其实是极其小的。

但这也并没有难倒周福明,在发现毛主席两鬓的头发留得太少,显得有些秃,比较呆板后,他精心打磨、修正,留出适当的长度。

而在经过加工后,不仅发型更加自然了,而且脸型也愈发丰满了。毛主席在看了之后,也是毫不吝啬对周福明的赞赏之情,他十分高兴地夸奖道:“不愧是学理发出身的。”

而在理完发之后,固定发型又是当时的一个大问题。

刚剪的时候,或许发型不会受到影响,但在睡一觉起来,整个发型便很容易乱了——更别说毛主席的发质本来就有些硬,睡一觉起来就犹如“怒发冲冠”那么夸张。

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8)

后来周福明又想出了一个好法子。

——先用热的湿毛巾敷,然后再用蓖子(用竹子制成的梳头用具)反复揉搓,直到头发顺溜为止。这办法很土,是地地道道的土方子,但很有用,甚至不下于电吹风机所具备的功效。

在很多毛主席的晚年照片中,他的发型之所以能够那么精神、一丝不苟,这一切都离不开周福明在后面默默地奉献。

而周福明晚年回忆起这些点点滴滴,尤其是帮助毛主席固定发型这一难题上,他始终是充满着自豪,这或许就是那个年代人们所具备的某种特殊使命感吧!

小伙子聪明,又在工作上竭尽全力,毛主席很难不对这个年轻人高看一眼。

周福明当时年纪小,工作也很轻闲,毛主席深知这样并不利于他的成长,况且这同时也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于是有一天,毛主席就对他说:“我理发不多,一星期不过两次,你年纪轻轻应该多做点工作,也好锻炼锻炼自己。你跟着卫士长值值班,做点管理工作,你看行不行?”

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9)

毛主席所想,其实亦是周福明所忧。

在大好的年纪,不经历经历一些锻炼,周福明自己也很担心会就此荒废掉,对不住毛主席的一番苦心。

于是当毛主席提及这件事的时候,他立马便答应了,自此跟着老卫士学习值班。1962年,在老卫士们逐渐退伍,或是被调离,周福明成为了毛主席身边唯一的卫士。

这个时候,毛主席对周福明说道:“小周,我们一贯提倡精兵简政,我是一党主席,精兵简政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

看到周福明很认真地听着自己的教导,毛主席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我看你就很能干,小张(以前卫士张景芳)走了,你就一个人把各项服务工作都拿起来,替我管好这个家。”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周福明很自豪。

不过兴奋之余,却仍有一些焦虑——他觉得毛主席把整个生活工作都交给了自己,这是一个重担,而对于自己能不能挑起这个重担,他还不太自信。

于是他有些胆怯地问毛主席:“主席,我行吗?”

毛主席却十分坚决地回复道:“行,我看你行。”

这样的肯定相当于是给周福明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周福明能够安心干好工作。

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10)

而事实说明周福明也的确是做到了,而且让毛主席十分满意——在当时,很多困扰毛主席多年的一些问题,都是周福明想到的解决方法。

比如有一次,周福明跟随毛主席去庐山。

庐山湿气重,东西很容易发潮,毛主席最喜爱的香烟也是一样,十分容易受潮。而这就让毛主席很难受了,因为受潮的烟吸起来是很费力的。

但没过多久周福明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在烟盒下放个灯泡,毛泽东快要吸烟前开灯照5分钟,烟就不再潮了。

毛泽东看着曾经困惑已久的问题,竟然这么容易就解决了,兴奋地对周福明说:“多少年多少人没能解决的问题,被你给解决了。”

不过也不是什么时候,周福明都能让毛主席安心,有一次他就曾惹过毛主席动怒。

那是在天安门城楼上,当时太阳相当毒辣,毛主席站了一会儿就出汗了,身边一直站着的周福明看不下去了,就想拿上毛巾上去擦擦。

但还没有走到毛主席身边,毛主席便用手使劲把他扒拉开,很明显是有些生气了。毛主席的意思不难理解:毕竟别人出汗都没有人擦,我难道就该特殊吗?

不过周福明并没有丝毫委屈,他反而有些喜悦:原来毛主席在任何时候都是这样讲原则,不搞特殊化的。

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11)

周福明对于毛主席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并不单单是只包含崇敬与佩服,其实还有感激在里面,毕竟在17年内毛主席对他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不仅是工作上,生活上也一样。

有一次,周福明的儿子得了败血症,毛主席知道后,不仅让他赶紧休假,还立马派人给他送了500元,让他治病用,而这500元也完全是来自于毛主席自己的私人稿费。

周福明后来回忆起这事的时候,老是会忍不住想落泪,他感慨万分的说道:“500元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真是救命的钱啊!孩子的病治好了。这命是医生救的,也是毛泽东给的。”

也正是因为此,在毛主席逝世后,周福明才会那么伤心,才会在后来向组织申请给毛主席理最后一次发。

不过在周福明心中,毛主席从未走远,因为毛主席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依稀都还记得,毛主席在某种程度上是照亮周福明内心世界的那一道光。

而当然,这个第一次见面便被毛主席相中的青年理发师,也从未让他失望过。

其实周福明看似很传奇,毕竟他实现了从一个平民到国家主席理发师的身份转变。但如果我们细细品读完周福明的故事,就会发现他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

只不过,他这个普通人能够做到兢兢业业,敢于主动学习、动脑,吃苦耐劳。

这些品质如果用一个代名词来指代,那就是:工匠精神。

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毛泽东经典大背头发型是如何固定的)(12)

而正是因为周福明具备这个所谓的“工匠精神”,才会在后来被领导所发现,再之后被毛主席这个伯乐所选中。

毛主席一生中固定的理发师只有两人,一个是钱水桃,另一个便是周福明,这也绝非是偶然。

周福明事迹的成功无疑是给了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打了一针镇定剂。告诉大家:做事还是得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其实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处于哪种位置,在感到自己的前途渺茫,或者对什么事产生畏惧的时候,不妨多看一看周福明与毛主席的故事。

近距离地感受一下周福明的工匠精神与毛主席的伟人荣光,相信我们都能对老一辈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勇敢地面向挫折与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