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孙皓、陈虹合 等

浓墨飘香,钢枪闪耀,55年风雨历程让后勤工程学院桃李芬芳,伴着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不断进步成熟。

对于旅红岩营的学员们来说,陪伴他们的,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庄严的学校大门;是雄伟的行政大楼;是每次接送教员时的教学组团;是朝夕相处的教学楼;是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对于这所朝夕相伴的美丽学校,喜爱与不舍早已是每个学员心中公开的秘密。在建军90周年之际,有这样一群学员,他们虽然不是专业的美术生,但他们也要用简单的笔触去记录下这美丽的校园风景。

是不是没想到印象中武力超群的兵哥哥也会画画,快来一起看看他们的画作吧!

1

丁仕林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1)

2

邓景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2)

初来后工报到时,就被学院的大门所震撼,巨大的五角星引人注目,它像一面红旗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每次踏进校园我都会对学院大门肃然起敬。

学院大门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3)

3

刘久弘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4)

八一道、三鉴场,一个个熟悉的角落承载了一幕幕青葱掠影,它们早已和我的记忆融在一起。在这里我们学习知识,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锻炼技能,实现梦想。

我们在静静的林荫里想念,也在粼粼的湖水思索。

你是微醺世间不灭的灯火,你是沉沉夜幄不变的基座,三生有幸,我把宝贵的青春,为你挥洒;一生耕耘,我把奉献的誓言,为你镌刻。

教学组团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5)

三鉴广场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6)

4

樊也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7)

坐落在湖边的图书馆,如莲花盛开在校园,在这里看书,查阅资料,窗外是和谐的风景。图书馆成了我的军校生活中重要的一点,所以我要把它画下来。

图书馆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8)

5

陈虹合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9)

画画是一种兴趣,更是记录生活的另一种途径。不论是每天上课去的教学楼,还是环校跑步时相遇的行政楼,这就是我的军校生活。我希望能用我的方式去表达我对这片热土的热爱。

行政楼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10)

教学楼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11)

教学楼局部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12)

除了校园,他们在假期中还画了更多精彩的写生作品,亲近自然,有田园乡村,有古香古色的古建,有会当凌绝顶的感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13)

黔行记艺,神韵镇远。“多佳山水士大夫南边多游焉,或不得游则有为恨者矣。”镇远是一幅画,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14)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临水而建,跨水而居,傲立苍穹,久经风雨,极富民族气质。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15)

世代老屋,油油稻田。黄昏,安宁,印于脑海。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16)

《天青色等烟雨》。炎炎夏日于西江苗寨写生,灵感就如同远处的几朵云,也许正在酝酿的就是渴望已久的大雨呢?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17)

《会当凌绝顶》。清晨,登上镇远最高的山俯瞰小镇,蓄势待发的朝阳,豪情壮志再也抑制不住。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18)

瓦房是清的,土灰色的墙。一片又一片整齐有序的瓦片,在木头架子上排列着,既不单调又不乏味,一种简单明了的感觉涌上心头。这种美,是一种特色美,木梁横七竖八地摆列着,接头处的一个个惟妙惟肖的龙头,寓意一个人像龙一样飞翔。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19)

蕴含丰富巴渝文化的磁器口古镇,宋代就有“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的描述。千年磁器口,它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20)

水墨苗寨,风雨长桥,恢弘,磅礴,融入画卷。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21)

百年古镇,小巷深深,古朴,细腻,聚于笔下。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22)

斑驳的墙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记,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檐角向上轻轻翘起,似乎是一个绝美的笑容。褪色后的红砖青瓦也倍显沧桑。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23)

故里苗乡岁岁新,龛前彘首敬尤族。幽湖映月凉亭憩,曲径萦音万恶除。去日花山才俊男,今朝闹喜黛眉女。青山永存佑蒙民,松柏英魂恶魔驱。

也许在你的印象里,兵哥哥每天的生活只有枯燥的训练。其实,他们不只是武场上的小霸王,也是生活中的佼佼者;他们既不缺少跟敌人作斗争的勇气,也不会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责任理想与对祖国的热爱让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扛起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但是不一样的生活也在锻造着他们独特的审美眼光。

在改革强军的热潮中,“能文能武”才是新时代下兵哥哥的“新”标签!

武汉学校手绘,画出母校的模样(24)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孙皓 陈虹合 胡圣东 丁仕林 邓景 刘久弘 樊也

编辑:杨思晨 毛志文

值班:钱宗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