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俗话怎么说(宁品读蛤蜊)(1)

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蛤蜊,古人曾经认为它是由飞鸟变化而来,如《国语·晋语》中说:“雀入海为蛤,雉入淮为蜃。”直到明代有一部著作《珍珠船》,其中还说“蛤蜊候风雨,能以壳为翅飞。”想象一下蛤蜊把一对扇形的壳子当做翅膀,在风雨中自由翱翔,这画面也是绝美。

当然,若是从饮食的角度来看蛤蜊,人类的眼光是远远超过其在科学层面上的。唐代诗人中有两位号称醉吟先生的,白居易和皮日休。后者在《病酒》一诗中云:“何事晚来还欲饮,隔墙闻卖蛤蜊声”,这种嗜酒贪鲜、自得其乐的情景,很令人心驰神往。

蛤蜊俗话怎么说(宁品读蛤蜊)(2)

蛤蜊大大小小有很多种,外壳基本上是同一个形状,如打开的扇面。小时候家里蛤蜊并不经常上桌,似乎大人们不怎么看得起这东西。那年头,蛤蜊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用途,最显眼的是蛤蜊油。它是一种雪白粘厚的油脂,以上海出产的居多,主要成分大概是凡士林,并非从蛤蜊的肉或壳里面提取的,只是装在蛤蜊壳里而已。因为蛤蜊和河蚌的外壳有些相似,都是不对称的,故而蛤蜊油也叫“歪歪油”。蛤蜊油用来搽脸擦手都很适宜,气味虽不很香,但似乎比雪花膏更管用,特别是寒冬腊月北风刺骨,用来对付脸上手上脚上的冻疮或皴裂之类,颇有良效。

蛤蜊油的外壳是选用蛤蜊中比较大的一种。外表面有纹路,一圈一圈类似年轮;内层则洁白光滑如玉。蛤蜊油用完,空壳还可当玩具。将蛤蜊壳顶端在砖石上磨出两个小洞,就能吹出很响的声音来,虽然不能跟乐器相比,却十分有趣。

河鲜海鲜必须是活的才鲜。去菜场买蛤蜊,应选外壳紧闭者,可将两只蛤蜊轻轻互敲,发出“咯咯”清脆响声者较为新鲜,若为“砰砰”相对低沉的声音,则多半是死的。

蛤蜊究竟有多鲜美,恐怕难以用文字来形容,不过有民谚说:“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蛤蜊又分不少种类,近来各地的美食街上流行炒花甲,花甲即花蛤,蛤蜊的一种,宜用葱姜爆炒。蛤蜊烧汤特鲜,与黑鱼片烧汤,这叫“将军蛤蜊”,汤水浓白如乳,让人觉得滴滴可贵。蛤蜊连肉带壳,与打散的蛋液同蒸,便是“蛤蜊炖蛋”了,吃起来可不是一般的鲜。

文蛤也属蛤蜊,其肉质黄白相间,嫩滑肥厚,常与韭菜或韭黄搭配爆炒。烹制过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火候时间必须拿捏得好,否则肉质顷刻变老。清代袁枚《随园食单》有“蛤蜊”一条,虽篇幅简短,却所言极是:“剥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或为汤亦可。起迟便枯。”

蛤蜊俗话怎么说(宁品读蛤蜊)(3)

新鲜文蛤最好采用更简单的吃法,才能品尝出它自身的鲜美。用清水下锅煮,只需葱结、姜片,少量盐。水沸后稍煮即可,如此肉质才嫩。若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文蛤,还可生吃,无需任何调料;也不用盐,因为海水有淡淡咸味,恰好衬托出文蛤的鲜嫩。据说因为文蛤水嫩,渔民在海上作业时又不能喝海水,口干舌燥时便常生吃几只文蛤,立马杀渴。《本草纲目》对蛤蜊肉的功效做出过如下鉴定,可为依据:“润五脏,止消渴,开胃,治老癖。亦治寒热。妇女血块等。”

文蛤素被誉为“天下第一鲜”,那可不是浪得虚名。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猜你喜欢

最新!长宁发布“人文行走红色路线”上的10个打卡点位,带你边走边学边体验

180个室外展园、64个室内展区百花齐放!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今天在上海崇明盛大开幕

2021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来武夷路体验场景式的“时尚定制”!

长宁区2021年首次虹桥友谊联盟活动,探讨了这些重要议题……

长宁区召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会议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成 健

编辑:廖且为、张 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长宁官方微信

蛤蜊俗话怎么说(宁品读蛤蜊)(4)

蛤蜊俗话怎么说(宁品读蛤蜊)(5)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