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地球的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其中3.6亿平方公里都在海平面以下,平均深度3729米,1.5亿平方公里的陆地,平均高度875米,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是地表最高的高原,被誉为南北极之外的“第三极”,即地球的高极,是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那么距离地心最近的地球低极,便是“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地球深渊)(1)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海底,北起硫磺列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全长2550公里。

11034米的地球深渊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海底,北起硫磺列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全长2550公里,平均宽70公里,大部分水深超过8000米,其最深处正是位于海沟西南部的“斐查兹海渊”,最深处可达11034米,是人类已知的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也是地球的最深点,有“海洋中的珠穆朗玛”之称。事实上,将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放进马里亚纳海沟,也还会沉没在海平面以下2000余米处。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地球深渊)(2)

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自东向西俯冲至亚欧板块(次级菲律宾板块)之下形成的南北向海底深沟。

作为太平洋板块自东向西俯冲至亚欧板块(次级菲律宾板块)之下形成的南北向深沟,马里亚纳海沟对人类而言,存在着太多的谜题。因为相比翱游太空,潜入深海存在的困难毫不逊色前者。通过流体力学计算得知,水深越大,附加在水中物体表面的压力就越大,水深每加深 10 米,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这意味着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海水压力是其水面的1000倍,相当于用一根手指顶起一吨重量的压强。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地球深渊)(3)

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海水压力是其水面的1000倍,相当于用一根手指顶起一吨重量的压强。

要知道10米水深的压强就足以压垮一辆空油罐车了,但在人类屈指可数的深海探测器下潜次数中,还是发现在这高压、漆黑、低温、食物匮乏的深渊之下,生活着多种神奇物种。1960年,瑞士深海探险家雅克.皮卡尔与美国深海中尉多恩.沃尔什驾驶“的里雅斯特”深水探测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进行科学考察,漆黑一片的海底如同荒漠一般寂静荒凉。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地球深渊)(4)

2012年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驾驶特制的深海潜水器抵达海沟底部,这是人类第二次探底马里亚纳海沟。令人惊奇的是,在万米深渊中存在一些形状扁平的鱼和小红虾,泥土里有一些白色像海参一样的巨型阿米巴虫在蠕动。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地球深渊)(5)

2012年《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驾驶特制的深海潜水器抵达海沟底部,这是人类第二次探底马里亚纳海沟。

要知道之前人类在海洋中发现下潜最深的马里亚纳狮子鱼类,也不过在8000米的深度,这些鱼为了适应高压环境,不但进化出了非常柔软的骨骼,内部的器官和体液浓度也和一般鱼类相差很大,而且它们的外表皮内有一层海水膜,可以调节与外部的海水的压强平衡。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地球深渊)(6)

下潜最深的马里亚纳狮子鱼类,也不过生活在海底8000米的深度。

距离地心最近,却依然遥不可及

我们常说大地厚重而不可动摇,然而从整个地球看来,大地不过是鸡蛋表面那层硬而脆的蛋壳。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其中地壳处于最外层且最薄,平均厚度约17千米,陆地平均厚度约33千米,像一些高原高山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但平均厚度也有约6千米。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地球深渊)(7)

从整个地球看来,大地不过是鸡蛋表面那层硬而脆的蛋壳,但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距离地壳底层尚有6千米之多。

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地幔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压力约在50万~150万个大气压。这里放射性物质集中,由于分裂产生的高温使得地幔层的温度高达1000℃—3000℃之间,足以使岩石熔化,是岩浆的发源地。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地球深渊)(8)

马里亚纳海沟是地表距离地心最近的地方,但想要到达地心依然是遥不可及。

地球最核心是地核又称铁镍核心,其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的顶界面距地表约5100公里,外核的顶界面距地表2900公里。所以虽然马里亚纳海沟是地表距离地心最近的地方,但想要到达地心依然是遥不可及。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地球深渊)(9)

中国新一代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2020年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

最后的地球边疆,矿产资源的富集地

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是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边疆,也是人类积极探索的新疆域,这其中不仅是对自然探秘的渴望,更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价值。从2009年至2012年,我们研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连续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在此基础上,新一代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2020年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实现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为10909米。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地球深渊)(10)

为什么要越潜越深?这其中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利益价值。

实现深潜坐底的背后是我国材料科学的突破,更意味着我们的载人深潜器已经能够在世界所有深度海域实现深潜,并进行科学研究。要知道大洋洋底虽然一片漆黑,但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藏资源,锰结核就是其中的一种。作为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铁、锰氧化物结核矿石,锰结核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锰、铜、钴、镍等金属元素是陆地上紧缺的矿产资源。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地球深渊)(11)

锰结核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三大深海矿产资源之一,未来人类矿产开发的主方向。

据有关研究机构估算,地球上的锰结核总储量在3万亿吨以上,其中北太平洋分布面积最广、储量最大,约为1.7万亿吨。仅就太平洋底的储量而论,锰结核中含锰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98亿吨,若按照2006年世界金属消耗水平计算,铜可供应600年,镍可供应1.5万年,锰可供应2.4万年,钴可满足人类13万年的需要。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地球深渊)(12)

随着蛟龙号和奋斗者号不断刷新在马里亚纳海沟的坐底记录,将为我们未来开发锰结核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但锰结核广泛地分布于海洋2000~6000米水深海底的表层,以生成于4000~6000米水深海底的品质最佳,这意味着想要实现规模开采就必须掌握深潜技术和耐高压材料。同时1991年联合国海底管理局正式批准了我国15万平方公里的大洋锰结核矿产资源开发,随着蛟龙号和奋斗者号不断刷新在马里亚纳海沟的坐底记录,将为我们未来开发锰结核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备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分享指正。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