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尤其是其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更是脍炙人口的佳句。按照一般理解,落霞指晚霞,孤鹜指野鸭子,但从古到今有不少咬文嚼字者,总喜欢做出不一样的理解。

落霞和孤雁齐飞的区别 落霞与孤鹜齐飞(1)

有的人认为落霞是飞蛾。南宋学者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中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问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之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所自来,江鱼毎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不知者便以为云霞。”试想这个场景,一群飞蛾嗡嗡地在江上与鸭子一起飞,这有何意境可言?其后,南宋人俞成在其著作《莹雪丛说》中也沿袭其说:“落霞者,飞蛾也,非云霞之霞。骛者,野鸭也。野鸭飞逐蛾虫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齐飞。”这个解释跟吴曾的解释稍有不同,认为是野鸭子在江上追着飞蛾吃,这场景还不如吴曾的解释好点。

还有人认为落霞是一种鸟,这样落霞才能与孤鹜(野鸭子)相配。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一云:“落霞乃鸟也,余旧尝于内臣养户处见之,形如鹦哥,少大,遍体绯羽。”他还批评俞成认为是飞蛾是“强解可笑”,殊不知他解为鸟,也差不多半斤八两吧。鸟和野鸭子,倒是般配了,但意境就全没了。

落霞和孤雁齐飞的区别 落霞与孤鹜齐飞(2)

日本保存的写本作孤雾

关于孤鹜,有的人认为应该孤雾,因为落霞、秋水、长天,都是自然景观,突然冒出个会飞的野鸭子,显得不太和谐。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日本保存有唐人抄写的《滕王阁序》,而且抄袭时间仅比王勃写这篇文章时晚三十多年,厉害吧,这应该属于国宝级的文物了。其中就是“落霞与孤雾齐飞”。这个证据力量很大,因为这就是最原始的证据,很多学者因此也迷茫了,不知道到底哪个字号。我们今天看到的滕王阁序,都是经过多少后人的转抄、刻写,其中把原来是雾的字改为鹜,也未尝没有可能。但雾就是雾蒙蒙一片,它怎么飞与落霞齐飞呢?况且如果有雾,可能就看不见落霞了。所以,我还是认为落霞与孤鹜比较配,落霞为静,孤鹜为动,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大家觉得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