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孝道”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传统之一,其涵义为赡养父母及长辈,要懂得感念父母对自己的恩,尽孝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久病床前无孝子经典语录(古人言久病床前无孝子)(1)

中国自古便积累出不少璀璨的精华,如古诗词,诗词文化充满了艺术技巧,并且注重韵律韵脚、语言的凝练等。然而,除了文人热爱的诗词外,民间百姓也流传出颇具智慧的通俗语句,其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口口相传之下,一直流传至今。

例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当面鼓对面锣”等,古人们在经过多年的累积后,方才总结出这些俗语,为后人铺路。“俗语”一词,初始现于西汉时期,由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滑稽列传》中,历史时间很长。

久病床前无孝子经典语录(古人言久病床前无孝子)(2)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俗语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它的下半句却鲜有人知。此俗语的上半句“久病床前无孝子”,其意为家中长辈因病卧床,需要人照顾,时间长了之后,他的孩子便会失去耐心,不再孝敬长辈。

上文说到,孝道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那么,这样的事情又为何会发生呢?其实也是人性使然。在长辈生病卧床后,需要人来照顾,除此之外,医疗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尽管大家都不愿承认,但事实的确如此。于是,就会有一些子女无法接受,或已经没有能力付出更多,就会选择放弃,现实就是如此无奈。

久病床前无孝子经典语录(古人言久病床前无孝子)(3)

在《红楼梦》中就有这样一首词:“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人们都无法反驳的一件事,便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换位思考一下,若是儿女卧病在床,那么父母定会倾尽全力的付出。因此,千万不要将卧病的长辈视为累赘,而是应当尽孝,尽自己所能照顾父母。

再来看看下半句:“久贫家中无贤妻”,意思就是,家中贫苦的时间一长,再贤惠的妻子也会改变。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女子,因为身处热恋期,而不顾对方的经济状况,为了爱情而结婚,但婚后却被柴米油盐所困,日夜积累的小事,逐渐生长为矛盾,夫妻之间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久病床前无孝子经典语录(古人言久病床前无孝子)(4)

一经改变,原本小鸟依人的妻子会变得斤斤计较,越来越刁蛮,为此还有这样一句话:“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已婚夫妻来说,二人的关系一旦发生变化,那么整个家庭的关系都会变得难以维系,二人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还有不少女人,因家中经济问题,受到影响,而变得贪慕虚荣,带着这样的思想,家庭关系也必定受到影响。但实际上,只要夫妻二人同心,愿意共同面对困境,并且充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相信在二人的努力与勤奋之下,生活一定会有所改善的。

久病床前无孝子经典语录(古人言久病床前无孝子)(5)

这句俗语无论是上半句还是下半句,都道尽了生活的无奈与心酸,可以说是古人经过长久的发展以来,所做出的总结。俗语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对于生活经验的总结,其中所隐藏的智慧可是无穷的。

不过,古人的俗语也不尽是正确的,因此,大家在认识俗语时,还是要分辨清楚。自古以来,流传至今的俗语可不少,而且都颇有科学依据,比如:“宅中杏旺,人不旺”,这句话看似迷信,但其实,杏中含有些许微量的毒素,家中的老人与小孩,身体抵抗力本就不强,吸入大量毒素后会出现身体不适。

久病床前无孝子经典语录(古人言久病床前无孝子)(6)

由此可见,前人总结出的俗语,有许多都很有道理,毕竟它是古人经过多年沉淀的产物,从中也可以反映出古人的生活。比如“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以及“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等。

从这些俗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农耕习惯以及经验,这些俗语都是很有价值的。有益的俗语,让人感到受益匪浅,在细细品读后,能够感悟到许多东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或许就是如此,前人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下来,流传给后人,为了让后人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参考资料:

《史记.滑稽列传》

《俗话说》

《红楼梦.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