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经验中积累出来的智慧的结晶。也堪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造纸术之所以会出现在中国,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将蚕茧抽丝做成绸缎,把剩下的恶蚕,病蚕等运用飘絮法来制取丝棉。漂絮完毕之后,篾席上的一些程序便会积成一层纤维的薄片,这些薄片经过晾晒剥离下来,可以用来书写。这种用飘絮的方法制作出来的书写工具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他们为方絮,这就是中国造纸术最早的起源。

造纸术发明(造纸术的发明)(1)

东汉蔡伦用挫、捣、抄、烘等工艺将树皮、麻头、渔网等原料制成纸张。蔡伦制造的这种纸张的原料比较容易找到,而且又很便宜。此外纸张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它开始逐渐被普遍使用,后来这种纸便被人们称作“蔡侯纸”。历史上关于汉代造纸技术的文献记载资料很少,很难完整详细地了解到纸张的制作工艺流程。后来有学者虽做过推测,但是只能是一个参考。古代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一定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和演进过程,绝不是一人之功。棉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于印度传入中原地区,在后期被用于纺织,当时用来制作纸张的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

造纸术发明(造纸术的发明)(2)

在古代时期用于造纸的原料来源较窄,而且原料大都是廉价的麻皮、纤维、麻类植物,因此造出来的纸张质地粗糙,其中夹杂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十分不平滑,不适宜用来书写。直到东汉和帝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才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这个公理大概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将原料用蒸煮的方式将原料分离;其次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打的方式将纤维切断,做成纸浆;第三是抄造,也就是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最后一步是干燥,把它们晒干揭榜下来就成为了纸张。

造纸术发明(造纸术的发明)(3)

造纸术后来开始传入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这加强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使得纸张便于携带。原材料取得渠道开始变得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文字出现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一个好的载体,在中国人制造出纸张之前,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草纸记载历史。在欧洲,人们长时间用动物的皮来书写文字。远古时期的中国利用甲骨,竹简和绢帛来记载文字。这些文字记载材料的共同特征是质地粗糙,笨重难以携带,而且成本非常昂贵。所以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传播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同时也保证了各个国家文明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