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整体把握 结构布局

一、利用情境,导入新课

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细心地观察过雨,你能说说四季的雨在你眼里分别是什么样的吗?(指名分享)今天,我们跟着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看看在他的笔下,四季的雨是什么样的?

雨的四季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雨的四季第1课时教学后记)(1)

二、检查预习,花样朗读

1.扫除字词障碍,强调:

粗犷(guǎng) 瓢泼 (pō) (duō)咄咄逼人

2.作者简介: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

3.本文语言优美,利用第一课所学的重音停连知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感受:

①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节奏,体会感情。

②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指名指段朗读,男女赛读。

雨的四季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雨的四季第1课时教学后记)(2)

三、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一)脉络梳理感知

1.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喜欢雨?

线索: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原因: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2.文章按什么结构布局的?梳理文章脉络。

按“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我喜欢雨。

第二部分(2-5自然段):描绘四季的雨。

第三部分(6-7自然段):抒发对雨的喜爱之情。

3.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而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静;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二)充分利用旁批

旁批1:开篇点题,领起下文。

旁批2: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从侧面写春雨后的美景,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间接地写了春雨的娇媚, 表现了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旁批3:春雨“洗淋”万物,夏雨却“浇灌”大地,准确写出雨的不同特点。

答案:春雨的特点:“美丽、清新、娇媚”。夏雨的特点:“热烈、粗犷”春雨柔和,仿佛是一阵风,轻轻拂过你心田。夏天的雨说来就来,伴随着太阳,帮助植物生长。

旁批4: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答:因为秋雨端庄而又沉静,能“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给人“安静和沉思”, 所以秋雨能“纯净”人们的心灵。

旁批5: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答:“特殊的温暖”指的是冬雨为人们赶走了冷冽的风,拂去了干涩而苦的气息,让人们感到 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让人忘记了寒冬。

旁批6: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到这一段改称“你”?

答:这里将第三人称换为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更直接地表现对雨 的喜爱之情。

雨的四季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雨的四季第1课时教学后记)(3)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一课时就可以完成教学计划。但由于是初中的第一篇自读课文,我想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读课文,为今后实现学生独立的研读打下基础,因此最终用了两课时来引导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反复的朗读,指导学生用好课文上的旁批,去体验和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抒情性的语言特点。第二课时利用前两篇文章所学的修辞句的赏析方法,对好词佳句进行赏析,品析与感受这篇美文诗一般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