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回顾地址: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f0967tebwem
内容概要
从“园林城市”到“公园城市”的历程反映了我国城市建设40年来的巨大变化,我国走出了历史上从未走过的路,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引发进一步思考:未来中国城市建设该走怎样的路?城市的发展既不能功能至上更不应片面追求形式化,公园城市理念旨在通过新的内涵、理念、方法和途径来统筹实现人居环境的集约、高效与持续和谐发展。城市作为生活生产的集聚,必须满足功能诉求,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美的境域,更需要具备一定程度自我修复、良性循环的能力。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经历了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阶段,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将生态智慧融入城市系统的建设运维工作中,有利于城市全生命周期的持续发展。
城市环境由自然与人为两大系统共同构成,其中人为系统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这一点与风景环境生态系统有显著差异。当下,城市环境中对于生态系统的塑造主要面临着以下三点症结:首先,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相互平衡?其次,对于景观生态单元的塑造如何实现人性化?再次,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保证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各自特征?任何尺度的规划设计都应以自然生态为本底,与宏观尺度的自然生态系统不同,微观尺度的建成环境是由自然生态圈与人类文化圈交织而成的复合系统,更易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其生态稳定性也相对较弱。
“耦合”法则旨在最大限度地弥合“异源性”的人为干预与自然的“本源性”,是一个生成和谐整体的过程,即耦合法的核心所在。“耦合”作为一个双向过程,它讲求的是在充分利用场所资源和自然力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进行人为干预。耦合法的关键在于将多重目的有机整合,生成和谐共生的系统。
为了落实公园城市发展目标,当前的相关研究与规划工作应重点关注以下三大问题:
1)目标体系应突出加强对于规划区域生态本底研究,通过对于土地生态敏感性与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定量评价,切实做好规划区域空间规划基础调查工作,这是实现公园城市科学规划的前提。
2)城市作为复杂的综合体,具有巨系统的复杂属性。通过数字建模模拟等技术校验公园城市规划成果的生态结构与效能,通过反馈机制可以促进优化提升公园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3)空间是公园城市的重要载体,更是反映公园城市建设成就的形象表达。以定量的方法评价城市空间规划成果质量、提出优化调整意见,并定量化引导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