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高尚武德故事(诸葛亮廉德故事)(1)

诸葛亮的高尚武德故事(诸葛亮廉德故事)(2)

敢于担当是诸葛亮廉德精神的核心。没有担当则没有作为;没有作为,廉德也成为虚言。廉德即为官清廉正直,一心为公,但倘若为官者缺少担当,没有为国为民办实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则廉德就没有落脚石,廉德的其他内涵如忠诚、干净也无从体现。

诸葛亮的高尚武德故事(诸葛亮廉德故事)(3)

诸葛亮不是空谈家而是实干家,是敢于担当,鞠躬尽瘁的为臣典范。诸葛亮少时便自比为管仲、乐毅,立志有朝一日辅佐君王,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27岁提出“隆中对策”,以英俊之才驱驰沙场,联吴抗曹,巧为斡旋,最终奠立三分天下的三国版图,为刘备称帝、蜀国建立立下大功,为进一步兴复汉室打下坚实基础。

诸葛亮的高尚武德故事(诸葛亮廉德故事)(4)

南征北伐是诸葛亮一生的最大担当。自担任蜀国丞相以来,诸葛亮的理想与担当便已然超越了年少时的偶像管仲、乐毅,他决心以周公为榜样,以兴复汉室、一统中原为己任,力图建立一番“兴灭继绝”的不朽功业。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激励他投身于崇高的事业追求,提升了他的廉德精神的内涵,成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支柱。公元225年(后主刘禅建兴三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成语:不毛之地。大军深入南方不毛之地,长途跋涉,粮草供应不济,两天吃一天的饭,诸葛亮和将士们备尝艰辛,终于平定安抚了蜀国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为北伐稳固了后防,赢得了民心。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评价说刘备去世之后蜀国元气大伤,国虚民贫,“给他留下只有主观努力的一面,他在这一方面的努力,确实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为治蜀,诸葛亮以身作则,殚精竭虑,舍命工作,事必躬亲。在他的带动下,蜀国君臣敬重,吏治清明,上下和睦,百姓悦服。蜀汉政权一度出现“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积蓄饶”的繁荣景象。

诸葛亮的高尚武德故事(诸葛亮廉德故事)(5)

为早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辅后主十二年,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面对数倍、甚至十倍于己的强敌,他不惜立下军令状来表明决心:“不效,则治臣之罪。”将北定中原的宏愿扛于一人之肩,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北攻祁山,司马懿率三十万众迎击。此时,恰置蜀军轮换,诸葛亮只有八万人,部下认为,应暂停轮换,以壮声威。诸葛亮说:“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去者装束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对此,士兵很受感动,该离队的要求留下,该服役的奋勇作战,此次,射杀魏大将张郃,击退司马懿。

诸葛亮的担当是儒家廉德品质的具体体现,他为国家统一竭尽全力,鞠躬尽瘁的全身心付出与投入的忘我情怀,对我们今天以担当精神夯实道德自律,为民族复兴大业而立久久为功之志无疑具有切实的时代价值。

推荐阅读

【诸葛亮“廉德”故事】秉公执法

【诸葛亮“廉德”故事】严于律己,干净做事

来源:湖北文理学院新闻网

文字: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高志明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董理

审核:聂军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huwenweixin@foxmail.com

你“在看”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湖北文理学院,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教育信息平台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