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与笔(作者原创授权)

公元263年,面对曹魏军事威压的蜀汉,在奋力抵抗失败后陨落。虽然蜀汉在三国中实力弱小,但关于蜀汉的人物和故事却广为人所传颂和称道。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写作史书时,虽然明面上奉曹魏为正朔,暗地里却透露出对蜀汉的偏爱,如:在刘备称尊时,收录了大量祥瑞谶纬的记载以及群下劝进的文本,而曹丕称尊时,则仅收录了献帝禅位的诏书。又如:搜集了众多关于刘备的评论,其数量多于二袁、孙权甚至曹操,当中又以正面评价为多数。至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一改《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的价值,提出“越魏继汉”论,让蜀汉得到了更多官方的支持。

此后,历经各个朝代的更替,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的发酵下,“拥刘”的基调和对蜀汉人物的推崇之风愈发浓烈,坊间更有“文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的情境。对蜀汉政权和蜀汉人物,人们都予以了充分肯定。现如今,人们对三国人物印象最深的也大多是蜀汉人物。

刘备为何如此看重诸葛亮(我们为何喜爱蜀汉英雄人物)(1)

在笔者看来,蜀汉和蜀汉人物之所以长久地被人们所喜爱,大抵是因为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一是蜀汉和蜀汉人物的鲜明之美。

不同于曹魏和东吴,蜀汉的角色虽然在历史上记载相对较少,但在后世文人和民间的补充和加工下,蜀汉的人物由外到内都表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方面,是蜀汉人物的外形给人带来深刻的直观印象,如:关羽是红脸绿袍骑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张飞是皂袍黑甲骑乌骓马手持丈八蛇矛,赵云、马超是白袍银铠白马长枪,诸葛亮则是身披鹤氅手持羽扇等等。虽然这些并非历史原模原样的记载,但这些标志性形象似乎已成为人物的标签,往往会在人们的头脑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以致于假若出现“另类”将会引起极度不适。

另一方面,相较处于“反派”曹魏和“工具人”东吴,蜀汉人物似乎都颇具个性,存在感强,给人带来难忘的持久印象,甚至直击灵魂。如:关羽的义薄云天,张飞的粗中有细,赵云的严整细致,黄忠的老当益壮,诸葛亮的超人智慧和鞠躬尽瘁等等。这些性格品质从历史文本中概括、从文学作品中升华,再由民间口口传扬,更是切中了人们最朴素的情感,引发强烈共鸣,以此让蜀汉人物乃至蜀汉政权赢得了无限的偏爱,让无数人为之津津乐道并追求向往。

刘备为何如此看重诸葛亮(我们为何喜爱蜀汉英雄人物)(2)

二是蜀汉和蜀汉人物的人和之力。

蜀汉及其缔造者刘备,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之中立足,一定程度上是依靠打出理义旗帜和树立人望,即所谓“人和”。刘备、刘备集团再到蜀汉政权一直标榜信义,诸葛亮在隆中对时也指出,刘备“信义著于四海”,但信义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还需要相应的实践。

历史上,刘备突出的表现是在当阳兵败危机之际,始终不忍抛弃十万余自己的追随者,并说出“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句为人所动容的话,把自己所奉行的信义具体化为以人为本。对此,东晋的习凿齿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偪事危而言不失道。”而此处的信义和道,也正是以人为本。事实上,历史上的刘备也确实未有屠戮过人民的不良记录,相较于其对手如曹操,刘备自然可以称得上“仁”。除了身为君主的刘备,蜀汉的其他人物也不乏信奉以人为本的理义,例如赵云就是典型。刘备收取西川后,曾一度欲将益州田宅赏赐部属,赵云则站在益州人民的立场极力谏阻,最终刘备也听取了赵云的良言规劝。

可见,历史上蜀汉上下确实践行了以人为本,也由是,后世逐渐把刘备、刘备集团以及蜀汉政权的以人为本演化为一种更为人所接受和推崇的,即对民生的重视,小说、戏曲、动漫甚至游戏在叙事时往往都提到刘备、诸葛亮或是刘备集团、蜀汉政权要建立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度。当然,后世的美好愿景很大程度上糅合了人们的理想和期望,与历史现实有所差距。历史上的刘备虽倡导理义,但不为理义所束缚,在笔者看来,放之蜀汉政权亦是如此。但是,这也并不妨碍人们依旧热衷以蜀汉或蜀汉人物为切入点而引申的对民生的关注和思考。

刘备为何如此看重诸葛亮(我们为何喜爱蜀汉英雄人物)(3)

三是蜀汉和蜀汉人物的坚韧之志。

蜀汉作为三国之中实力最弱小的一方,却始终能在困境之中不折不挠、坚持斗争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三国志 先主传》评价刘备虽然“机权干略”不如曹操,但却“折而不挠”,最终成就霸业。所以,不容否认的是,以刘备为首的蜀汉人物的形象都十分坚韧的,虽然长期四处奔走、甚至居无定所,但是愈挫愈奋、信念不灭。加之蜀汉人物多出身“低微”,这种坚韧之志更容易引发大众的共情。

日本东映株式会社制作的动画《三国志》中更有一段情节叙述的是刘备兵败,意志消沉,而关羽借景引喻以鼓励刘备——“这种鱼叫泥鱼,当干涸时期,河水干枯了,他们就会钻入烂泥里,可以长期的忍受干旱,并且生存下来。当雨季来临的时候,他们又会钻出烂泥活动起来,并且随着雨水流入黄河。现在我们正当受困于烂泥之中,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到底的话,将来一定可以在水中任意的悠游。”在笔者看来,这个比喻可谓是非常生动了。

实际上,蜀汉政权正如动画中的泥鱼一样,在困境中坚持、在坚持中斗争,且这份坚持又经历了传承,从刘备到诸葛亮,又从诸葛亮到姜维,虽然短暂,但令人动容。而人的一生遭遇的困难很多,需要有不放弃、不怕苦、能坚持的信念勇气。因此,蜀汉人物甚至蜀汉政权的坚韧,不仅让人热泪盈眶,更值得思考和学习。

信奉理义,坚韧且有个性,再加上是非分明、心怀苍生等优秀品格,融合和凝聚在蜀汉的故事和人物上,成为蜀汉和蜀汉人物的一种特质,更能称之为蜀汉精神。而蜀汉精神不仅引领着蜀汉人物在大争之世以弱制强,更让后世的人们在追忆蜀汉的故事和人物时种下蜀汉情结,这不仅是对英雄的向往、崇敬和歌颂,更是对这种蜀汉精神的高度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