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开始对于冥想,会从心里开始排斥,认为冥想是灵修、宗教或神秘主义等假大空的事情。或者一想到冥想,就需要穿某种特定的衣服,在深山古寺,至少是要处于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中。

心理学界在本世纪初开始了对冥想的研究,其中的神秘逐渐被解析,各种仪式仪轨逐渐被简化,冥想中最核心、也最有效的部分逐渐展示给了大众。

美国《时代周刊》2014年2月的封面文章,就是关于正念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也有关于冥想的主题。中科院心理学的祝卓宏教授也把ACT(正念减压)理念介绍进入国内心理界。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神经学家用256个传感器监测法国和尚马修·理查德的大脑活动。结果显示,马修大脑中反映幸福感的脑波活动,远远超过正常范围,打破了所有神经科学文献里的历史记录!

这是源于和尚的日常冥想训练。

冥想为什么是半个小时(原来冥想和想象中的不一样)(1)

01 冥想是什么?

Meditation冥想,Med在英文中是“中间”的意思,比如Middle。这个词源来自于巴利文vipassana,意思是“为观察某事而深入其中”。冥想和观察有什么关系呢?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那篇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定义: 冥想是一个熟悉自身精神活动,通过心智训练带来长期的认知和情绪改变的过程。 (Practitioners understand “meditation,” or mental training, to be a process of familiarization with one’s own mental life leading to long-lasting changes in cognition and emotion. )。

你不妨理解成一种大脑训练体操。常见的冥想有:

“专注冥想”——培养专注力;

“慈悲冥想”——产生同理心;

“正念冥想”——消除情绪困扰。

最初入门的冥想训练是在呼吸间,有随息法、数息法、听息法、观息法、止息法等多种方法。从外在指标来说,冥想练习会让你呼吸变缓,身体放松;脑血流量增加,精神焕发,反应速度明显加快;长期的效果包括智商提高、免疫能力更好,心理上自尊感提升。

冥想为什么是半个小时(原来冥想和想象中的不一样)(2)

02 冥想的误区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不了解或者不深入了解冥想的人,会对冥想有一定的误区。

1.冥想只有一种形式

我们看到大多数的冥想形式是双腿交叉、安静打坐的冥想。还有一些冥想,如气功和太极,专注于运动时保持冥想。冥想式运动的动作较为缓慢和,呼吸比较平和,能让我们的大脑进入放松但警觉的状态。

还有“思考冥想”。思考冥想时,人们以放松但专注的态度反思一些诸如生命的无常性之类的问题。

冥想是一种心智训练的过程,在日常中也可以去做的,如在吃饭时对食物充满心怀感激这样的“进食冥想”等。

2.冥想都是静止的

所有的冥想都主要是通过训练,让我们的注意力变得更加稳定不容易被扰乱。

不同的冥想有着不同的训练重点,有的旨在培养通情、宽恕等特质,有的是察觉思维如何运转的等等。

而冥想训练通常从锻炼稳定的注意力开始,再到培养慈悲心等其它相关品质,然后是内观,即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冥想的哪个阶段,练习者的动机和意图都会影响冥想结果

3.冥想是为了清空大脑

基于大脑的结构,人已经习惯了对外界、内心的无意识或下意识做出反应,所以比较容易走神。这个时候你想要的安静和期待中的放松被打乱。

冥想培养我们以不评判的态度去观察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受的能力,让我们能够觉察这些变化,并暂停,而不是做出反应,随后发展出一个更富同理心的状态。

“冥想时必须清空大脑”的误区可能来自于对一些高级冥想类型的误解,例如冥想吸收、对觉察的元觉察(即觉察我们的觉察活动),或一些大圆满冥想。这类冥想不太需要想法、感受和情绪参与。

但即使是要求较少的思维活动,在做这些冥想时,我们的状态也应该是放松、清晰、警觉、反思的。在冥想训练的任何阶段,强制限制自己的思维活动都是不合适的。

4.冥想是为了缓解负面情绪

在冥想的传统背景(佛教等宗教)中,冥想与探索生命的意义、目的等更深层的意识活动息息相关。

而目前很多人的冥想的目的,更多的是对健康产生的直接益处,而不是幸福感。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真正了解冥想,也许应该更多地关注冥想的核心层面。更多地了解这一点也有利于帮助人们理解冥想除了作为提高生产力、缓解压力的手段,还有其它作用。

以上是比较多人对冥想有限制性的想法,而随着不断地练习和了解的深入,你会更加清楚冥想的益处。

冥想为什么是半个小时(原来冥想和想象中的不一样)(3)

03 冥想的益处

在大脑上:

1.冥想让你更聪明

专注、记忆和学习是需要神经细胞高度配合才能完成的复杂动作,冥想则是这些动作的训练。比如在“专注冥想”里,需要你持续地专注自己的呼吸;在“正念冥想”中,则需要你不断把注意力在身体不同部位转移。

冥想能显著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大脑血流量增加,这让你变得更加聪明。中午的时候做20分钟冥想,相当于2小时的睡眠效果。

2.冥想让你很平和

所有的冥想中,都有“放空”、“静心”的需求,如果走神了或有情绪,不要自责,只需要看着他,情绪就会慢慢消失。

当你在看情绪,你就已经不陷入情绪中间了。

高人们并不是没有情绪,只是他们从情绪里面跳出来的速度比你快得多。你遇到点事郁闷个2天,人家半秒就跳了出来。这样就比你多活了两天,这个练习还真的挺值的。

3.冥想可以让你更快乐

冥想会增加左前额叶的活动性,减少右前额叶的活动性。右侧前额叶代表负面情绪,左侧代表快乐情绪。抑郁症的人右侧前额叶发达,冥想的人会有更多快乐体验。禅修里面叫做禅悦,积极心理学叫做积极情绪。

我们也许没有必要非了解原理才开始去操作使用,事实上你也不知道你手机是怎么运作的,但你用得好好的。

生理心理健康上:

1.有效降低抑郁症复发率;

2.压力、焦虑降低,情绪更加稳定;

3.有利于习惯改变,比如戒烟、减肥、饮食控制等;

4.缓解疼痛,提升免疫力,辅助疾病康复;

5.有效缓解失眠,提升睡眠质量,且没有副作用;

小结,冥想是一个不断训练对自身的认知和情绪改变的过程,他需要的是花时间不间断地进行探索,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冥想为什么是半个小时(原来冥想和想象中的不一样)(4)

今日精进

你对冥想的看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