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又称卢桔或炎果,枇杷是常绿乔木,高一、二丈,其叶较长和大,椭圆形,状似琵琶,边缘有小锯齿。冬月在风雪中开五瓣的小白花,花后结圆形果实,约五、六月端午左右果熟,画家常画枇杷结果,以表现“金丸累累,粗枝大叶”的形态而不画花。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1)

从枇杷叶画起,一般用深浅不同的墨色侧锋点出一组枇杷叶来映衬黄色果实,达到浓淡两色相得益彰的目的。落笔点叶要用大笔,侧锋一笔或二笔使其成一片叶子,用笔时似有拖中带抹的意思,最好一边实一边虚。可以从叶基往叶尖方向画,亦或从叶尖往叶基方向,两者均可,顺手即行。画时注意叶子的正、侧和大、小,千万不要受叶子形的约束。枇杷叶脉很明显,尤其是支脉十分清楚。勾叶脉一定要在将干末干时勾,略有渗化才能与叶色融为一体,不至于有生硬感觉。可以中、侧锋并用,直至勾到枯、淡为止。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2)

枇杷叶画法

画枇杷较多采用没骨画法,以黄色为基调,用藤黄加适量的朱瞟或赭石点出果实,点时笔尖色浓,要中、侧锋并用,一笔或两笔画成一个圆形,以表现果实的立体感,中间能自然留出一点高光更好。果实不宜平铺罗列,需有前后重叠,前面几颗需要完整,后面只要露出少部分,果实之间自然留出空隙。果实成簇生于枝梢顶端,每簇少则三五颗,多则十余颗不等,因此作画时每簇果实的多少不宜相等。枇杷是朝上生长,果实下端四周为深叶所材托,对比强烈才能鲜明夺目。果茎用赭石加墨用中锋来画,质感与树枝要有所区别,须有钝厚沉稳的感觉。果子顶端的蒂用赭墨或深墨趁湿时点,四点或以一点代替,最主要的是一定要看准果子的方向,四点要靠拢,远看就仿佛是一点。根据画面构图的需要画枝干,以重笔侧锋画老杆,轻笔画枝,既要做到穿插适宜,又要注意有墨色的深浅变化。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3)

没骨法画枇杷

画枇杷也可以采用双勾法(任伯年也常采用此法),即先以淡墨勾出枇杷轮廓,后上色。注意上色不能平涂,也应该有浓淡的变化。其他要求均同上。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4)

勾勒法画枇杷

潘天寿主张“画贵能极”,也就是要求画面能拉开形象之间的距离,即多与少,大与小,粗与细,浓与淡,长与短,疏与密等形式上的关系。一幅画中浓重之处往往是很少一部分,而且较为集中于突出的位置。浓叶衬主要果实才能产生强烈对比,作为一幅画的主体,其余则可轻描淡写一些,以区分前后主次的关系。枇杷枝干是基于在梅干基础上的变化。枇杷枝干较浑厚,有韧性,每条树枝略带有些弧形。主要枝干深赭墨,一般用赭墨写出。侧锋画出大体,再收拾,下笔要大胆肯定,用笔需要富于变化,并着眼于整幅作品的构图取势,轻笔、虚笔画一些杂枝,穿插于枝叶之间,才能显得更加灵动和活泼。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5)

枇杷示范图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6)

枇杷示范图

蔡剑明画枇杷图作品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7)

《端午即景》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8)

《果收初夏摘金丸》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9)

《金丸赢得琼浆味》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10)

《可人风味少人知,把尽春风夏作熟》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11)

《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12)

《塘西名种》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13)

《数颗黄金弹枝头骇鸟飞》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14)

《天中即景》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15)

《香满江南》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16)

《馨香满天》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17)

《夏熟图》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18)

《书与画》2020年第七期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19)

《书与画》2020年第七期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20)

《书与画》2020年第七期

问墨楼枇杷画法(传移摹写枇杷画法)(21)

《书与画》2020年第七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