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李世民掌权之后,任命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他虽名高权重,才富五车诗文书法名望极高,书法为唐初四大家之一,但他却从不傲慢,勤奋好学,为人正直李世民对他称赞有加。一天,李世民来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当众诵读一首小诗《蝉》,当时艳惊四座,流传天下,至今不衰: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起名《蝉鸣》应该更准确。
前二句说蝉形象生动,蝉鸣流出,为引主题作好铺垫。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描写下动声色。而后两句是进一步描写蝉鸣,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虽说是蝉鸣叫的特点说明,一种自然现象,但反复回味却非常有哲理,如果是一个人声名远播一定是站在高高的位置上,有才学、有建树、有修为,而不是借助官威财势产生影响,告戒人们勤学上进才能雁过留声。
虞世南在历史上声名久远,一是著名书法家,二是诗文著名,三是他生性沉静寡欲,却执着向学,成就非凡。反而出身名门旺族,师承名门,家资殷实却为人遗忘。所以这首诗也是他自身感悟和写照。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李世民称之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法"五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