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古时选秀并非称"选秀",而是"采选","采选"始于东汉,在此之前,朝廷补充后宫的方式十分随意,或是由大臣将自家女儿献予皇帝,或在于不定时的挑选,或是以极端的方式——强夺而得,还有一种,便是将亡国的妃嫔、公主充于自己的后宫中,就如《阿房宫赋》中秦灭六国后,六国的妃嫔和公主纷纷: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古代选秀是怎么选的(34柳色参差掩画楼)(1)

图 | 明代《汉宫春晓图》,描述的是宫女生活场景

到了东汉便制定"采选"的法令,在规定的时间里,即每年农历八月,令民间的良家女子入宫,经过几番筛选,满足条件者便可成为皇帝的妃子,其后,历代朝代采选之风略有不同,但也并非大相径庭,仍有相似之处,虽说成为皇帝的妃子不是众生之梦,仍有许多追求自由女子想要远远逃开,但对许多女子来说确实是一个难得的"飞黄腾达"的好时机,便有"卫子夫"、"杨贵妃"惹人羡慕,便有民间"只愿生女不生男"的心理,不过,此时机并非轻而易举可抓住得了的,选秀之途也是要历经层层困难。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阿房宫赋》

古代选秀是怎么选的(34柳色参差掩画楼)(2)

图 |古画中的唐朝宫廷女子

| 挑选秀女层层把关,流程冗杂而艰难

一步登天本就是天方夜谭,要想成为皇帝的妃子,获得坐享余生富贵的机会可是要经过层层把关,就以清朝采选为例,清朝每年一次选秀,选秀而出的"秀女"还不是妃子,还需要再次筛选,达标者才能成为皇帝的妃子,否则会被放出宫去或者成为宫女。

秀女一般选自满蒙八旗,少有选自汉族,旗人女子若满足要求,必须参加阅选,否则以欺君而论,满门抄斩,但不会诛灭九族(不然可能会把皇帝自己带进去)。

古代选秀是怎么选的(34柳色参差掩画楼)(3)

图 |清朝逊帝溥仪的后宫,前排右二为婉容皇后,后来与溥仪离婚

选秀总是先由户部奏报给皇帝,得到皇帝的允许之后,行文八旗都统衙门(清朝一机构名),再经过八旗都统衙门内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挑选而出,随后制定花名册呈报到八旗都统衙门处汇总,汇总后由户部呈递给皇帝,由皇帝选择选阅时间,若有因身体抱恙、残疾或者相貌丑陋等缘由而不能入选者,也要求经过逐层申明理由且具保,由都统表以户部,户部奏于皇帝,皇帝表明允准后才能免去其应选义务,任其自论婚嫁,此些步骤,缺一不可

古代选秀是怎么选的(34柳色参差掩画楼)(4)

图 |清朝宫中秀女,观察图中相貌,这些秀女并不是十分出众

应选秀女得阅选准奏后,由户部主持,到达阅选地点,便是御花园、体元殿和静怡轩等处,由皇帝或是太后选阅,一般情况下一日只阅两旗,由人数的多少井然排序接受阅选,若有被选中的便将其名牌留下,称"留牌",而未被看中的就会被"撂牌子",被留牌的秀女仍需经过定期复选,复选未被选中者,依旧是"撂牌子"待遇,而复选中被选中的秀女还并未就一定成为妃子,有可能会被赠予皇室王宫或是宗室之家,未被送走的秀女便是妃子候选人。

若成为妃子的候选人之后,所经历的筛选程序更为复杂,会经过初次的"引阅",频繁"复看",或被"记名"(就是被选中留牌子),或被"上记名"(由皇帝看中亲自留牌子),之后仍有留宫住宿接受考察,最终确定人数,未被看中的均被"撂牌子"。

古代选秀是怎么选的(34柳色参差掩画楼)(5)

图 | 来源未知,观察图中人物妆束和神态,这位女性应该也是秀女

被选中而留于宫中秀女仍旧不是妃子,她们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一般为25-30岁)被皇帝看中便会留宫中,未被看中便会放出宫去,留在宫中的秀女被皇帝阅后才能有逐层封级成为嫔妃的可能,但难免有"又不见者,三十六年",未被宠幸的人,只有虚度青春,直至老死也不得出宫,但凡被皇帝选中留下来的秀女,至死不得出宫另嫁,如果被选定为皇后的秀女,就需要在大清门、午门入宫,到坤宁宫完婚。

古代选秀是怎么选的(34柳色参差掩画楼)(6)

图 | 清朝著名秀女王连寿,她也是溥仪的乳母,1946年伪满覆灭,王连寿被暴乱中的日军打死

此些步骤,十分冗杂,成"妃"之路何其艰难。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宫词》 薛逢

| 生理与心理,现实与玄学,挑选秀女的要求覆盖方方面面

能成为皇帝妻子的女子,肯定是非同凡响的,看看选秀的要求便知了,选秀女子年龄是受限制的,不过历代要求不尽相同,东汉时要求13-20岁内,南北朝时期便是14-20岁内,明朝则是15-20岁内,清朝为14-16岁之间,挑选中要求越小越好,最小的甚至有11岁,凡是超过规定年龄的不行

而后,入宫接受阅选的女子都得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主要检测其生理、心理各方面是否健康正常,凡不达标准的便无法通过,在《后汉书·皇后纪》便有记载有汉武帝派遣大夫于洛阳检阅秀女,"择视可否",并视其年龄,样貌,如果都符合便带入宫中。

古代选秀是怎么选的(34柳色参差掩画楼)(7)

图 | 明代宫廷女人接受各方面技能检验

"择时可否"中便包括了体检这一程序:

要过此程序并非易事,秀女接受的体检便是通体受检,如果身体有任何伤疤,甚至是一颗痣都有可能被淘汰,而且,腋毛若多者也是会被淘汰,当然,检查是否清白之身则是最主要的。

再者便是外貌,稍肥、稍瘦、稍高或是稍矮都会被淘汰,虽说唐朝时以肥为美,但不能就此以偏概全古时真的都是以肥为美,这得看皇帝个人喜好,比如汉武帝便十分喜欢腰肢纤细的女子,还有便是五官得周正,四肢正常者 ,同时表达要清晰,于是,应选者便被要求说出自己的名字和籍贯,凡是表达不清楚的人就会被淘汰,还有一特别之处,就是越"小"越优,古时女子要求自小缠足,使自己的脚变小,皇帝选秀时也看此条件,如果脚越小便越有可能被选中

古代选秀是怎么选的(34柳色参差掩画楼)(8)

图 | 古代女性普遍缠足,以此为“美”

其实,古代皇帝妃子并非都十分出众,这是影视剧的一些误导,光绪皇后便是一个样貌并非十分出众的女子,样貌十分平凡,但妃子挑选主要还是看品行,凡是品行端正的便很有可能成为妃子,清朝册封妃子的册文中可常常见到"宽仁"、"孝慈"、"温恭""淑慎"等字眼,均是夸奖品行之词,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其妻子自然得有着非凡的胸怀。

古代选秀是怎么选的(34柳色参差掩画楼)(9)

图 | 光绪皇后,溥仪即位后晋升为隆裕太后

还有的便是地位,皇帝巩固地位的方法之一便是联姻,与一些位高权重的女子成婚便可得一方势力,所以,地位高的女子一般都十分容易达到选秀要求了。

至于一些平民家的子女,便不得不靠绝佳的容貌和非凡的才华博得皇帝的喜爱。

古代选秀是怎么选的(34柳色参差掩画楼)(10)

图 | 康熙的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她与康熙成婚正是因为联姻,但这并不妨碍康熙深爱她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赋得妾薄命 杜审言

| 受宠后,皇宫是天堂,不受宠,皇宫如地狱| 轻微受宠,潦草富贵一生,极度受宠,恐难保全人间事

皇帝选秀虽说给许多民间女子带来了"飞黄腾达"的机会,规律的采选行为和时间也避免了"强抢"的行为发生,不过,选秀还是会给许多家庭带来分离的苦难,很多人家明知皇宫为炼狱,都不愿自家女儿进去受苦,但皇命难违,只好让女儿去参加阅选。

女子但凡被皇帝看中,家人便悲喜交加,悲于此生再难以和女子相见,喜在女子得到皇帝的青睐,但此喜难掩悲哀,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能够一直受到皇帝青睐的屈指可数,被冷落于后宫孤独终老的女子不尽其数,所以,悲伤甚于欢喜。

古代选秀是怎么选的(34柳色参差掩画楼)(11)

图 | 故宫冷宫对外不开放,此为通向冷宫的甬道

女子入宫后,要么机关算尽地争宠,要么被遗忘于宫中无人问津、孤独一生,且若国家灭亡,妃子的命运也随他人掌控,一生不得逃离。

并且此举本就是君王的专制之举,只为能有够多的子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便有描述过唐玄宗迷恋杨贵妃,无心朝政之举: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而后引起朝臣不满,只好让唐玄宗处死杨贵妃,惹得一场悲剧: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古代选秀是怎么选的(34柳色参差掩画楼)(12)

图 | 《太真上马图》,正在上马的那位就是杨贵妃

昔日受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却死于他之手,国家与美人之间他只能以大局为重。

这就是女子选秀复杂萦绕的结果,这就是后宫女子如履薄冰的情况,若不受宠便受欺压、孤独终死,若受宠,一不小心便成为"红颜祸水",所以,后宫之中只得处处小心、谨慎,有着非常人的大智慧才可生存下去。

| 结语:

古时身为女子实在难为,不仅身份低微,而且人生处处受限少了许多自由,且皇帝选秀此种行为就注定了身为女子到达年龄便接受阅选,之后她们也只能任由皇帝抉择,她们就是皇帝手中的牌,翻与不翻全凭皇帝一人抉择,被选中者至死不得踏出后宫半步,虽有了富贵,但沒了自由,甚至深宫难免算计,为存活便不得不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一生只可待于这深宫之中,见不得父母家人,除非一步步地晋升,实属艰难,但能在后宫中好好生存的女子却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女子,耐得了孤独与寂寞、应付了深宫算计、赢得了皇帝宠爱,还有权衡情与国轻重的大智慧,此般女子如若放在现在定有大作为。

参考文献:

《养吉奇丛录》

《后汉书·皇后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