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截至2016年,湖北省辖:1个副省级市(武汉市),11个地级市。其中,就阳新县来说,人口超100万,建县历史超2200年,被誉为“荆楚门户”!

湖北108个县人口排名(湖北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1)

首先,阳新县属于湖北省黄石市,在地里位置上,阳新县县境东北与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东南紧邻江西省瑞昌市,西南接通山县和江西省武宁县,西北连咸宁市、大冶市。阳新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夏朝时期,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古九州,今阳新县一带属于荆州之地。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该地区为鄂王辖地。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于楚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灭齐楚燕魏赵韩六国,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该地区属于南郡。南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始置于秦朝,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州)。

公元前201年,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南郡始置下雉县,属江夏郡。由此,对于该地区来说,建县历史已经超过2200年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孙权建立的东吴析下雉置阳新县,以县治阳辛得名。南北朝时期,阳新县属鄂州武昌郡。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改阳新县为富川县,后改富川县为永兴县。由此,对于该地区来说,古称下雉、永兴、富川等。唐朝建立后,今阳新县县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公元1103年,阳新县属江西路。

湖北108个县人口排名(湖北省一个县人口超100万)(2)

最后,元朝建立后,该地区建有兴国路总管府,属江西行省,下辖永兴、大冶、通山三县。公元1293年,兴国路总管府改属湖广行省江南湖北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改兴国路为兴国府,属湖广行省。公元1376年,明朝改为兴国府为兴国州,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分湖广行省为湖北省、湖南省,该地区属湖北省武昌府。1914年,改州为县,并定名阳新县,沿用至今。1997年1月1日,阳新县划归黄石市管辖至今。截至2014年,阳新县总面积达278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05.94万人。

文/情怀历史

,